•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会员查询
  • 在线入住

一、脏腑问题

(一)脏腑概念

脏腑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脏与腑两大类。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为六腑。总称为五脏六腑。另外还有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子宫。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各自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解放前,由于政权没有掌握在劳动人民手里,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没能较早地与现代自然科学相结合,因此,祖国医学所认识的人体内脏及其生理功能,与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以及相应而起的病理反映不相一致。甚至,它所指的某些脏器,例如脾脏,名同而内容实质截然相异。我们在学习祖国医学时,必须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抓住它的实质,去芜存菁,用现代科学知识去整理提高,使中医中药的知识和现代医学知识结合起来,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创造出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更好地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而奋斗。

(二)五脏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收藏全身的精华,维持和进行人体的生命活动(呼吸、循环、精神、思维等)和其他各种生理活动。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消化食物,输布津液(指体液的总称),排泄废物。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功能,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相似,但又有其特点,一般多属于五脏的功能范围,如脑、髓、骨、子宫与肾关系密切,脉与心关系最密切。不论五脏或六腑或奇恒之腑都有共同的生理功能,也有各自的特殊生理功能。兹分别简述于下: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心:它的生理功能主要为:①主持人体的意识、思维和精神活动;②“心生血”,又与血脉关系密切,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心的功能在五脏六腑中居于首要地位,脏腑及全身其他各个组织;器官,在心的统一调节下进行各种有规律的生理活动,彼此相互协调,在斗争中维持人体的整体统一性。心有了病变,一种表现是意识改变,或精神失常;另一种表现是血液不足及其循环上的障碍。二者常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并见。如人事不省、神昏、谵语、喜笑不休、或歌或泣、心悸、失眠、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等症状。很明显,祖国医学中所指的心,有两个内容:①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功能相接近,②与心脏的功能,以及病理反应有部分近似之处。

心之外,还有心包。它的主要功能与心相同。

肝:它的生理功能主要为:①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②主持全身筋肉的伸屈活动;③与痉挛、麻木、抽搐、惊厥、角弓反张等症状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④与精神情绪的调节功能(主要指急躁、易怒、胆量大小等)有关。肝有了病,除上述③症状外,还可出现胁痛、头痛、头昏、目眩、多梦、易怒、目赤肿痛、月经失调、痛经、睾丸疾病等病证。可见祖国医学中所指的肝,除与现代医学中肝脏疾病有关外,更重要地包括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皮质在内)的种种病理反应在内。此外,也与部分内分泌功能有关。

脾:它有消化、吸收、输送养料、水分、主持肌肉的生长,统摄血液的正常流动而不致出血等主要生理功能。脾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消化吸收的好坏,对身体健康影响较大,所以又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脾病可见:食欲减少,腹胀(下午尤甚),大便稀,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身疲乏力,贫血,胃肠出血,皮肤出血,月经量多,浮肿等病证。很明显,祖国医学中的脾,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消化系统功能和部分代谢功能,以及与出血有关的血液系统功能。它与现代医学所指的脾脏名同而实不同。

肺: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①统管全身之“气”;②主持呼吸;③推动血液的流畅;④管理皮肤(包括保护、痛觉、出汗、皮脂分泌等)。肺病可见:鼻干,流涕,咳嗽,吐痰,气短,喘息,胸闷,甚至气急,鼻翼煽动,咳喘不能平卧,以及自汗,盗汗,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祖国医学中所指的肺,超出了现代医学呼吸系统的功能。

肾:它的生理功能比较复杂。祖国医学认为,凡人体的发育、成长和衰老,生殖机能的成熟和衰退,骨的形成,髓的生成,以及体内水的代谢等都与肾有密切的关系,故又有“肾为先天之本”的说法。还认为肾与脑直接有关。肾病可见:尿频、尿多、尿少、尿闭、小便不利、腰痛、水肿,遗精、早泄、阳萎,小儿发育障碍(五迟:出齿迟、行走迟、站立迟、语言迟、头发生长迟)、腰酸、头昏、耳鸣、失眠、健忘、精神疲惫,全身虚寒,怕冷,四肢发凉,大便溏稀,五更泻等病证。由此看来,祖国医学中的肾,指现代医学中肾脏在内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神经系统功能及其植物神经的部分功能。

六腑的生理功能与五脏一样,与现代医学所指也有不同。胆有贮藏和排泄胆汁的功能,又主“果断”与精神思维活动有关;胃主接受食物和消化食物;大肠主排泄废物;小肠主分清糟粕与津液,前者分别由膀胱及大肠排出体外,后者输送至身体各部;膀胱主排泄小便;三焦主疏通水道,与维持人体水液的代谢平衡有关。三焦又指部位,为内脏的外腑,分上焦、中焦、下焦三部,上焦包括心、肺的功能;中焦包括脾胃的功能;下焦包括肝、肾、膀胱、大肠、小肠的功能。此外三焦还代表热性病轻重的程度,上焦是指热性病初期,中焦指热性病重期,下焦指热性病极期,但在具体应用上,不如用卫气营血辨证那样明确。(详见第三章卫气营血辨证)。

奇恒之腑中:脑、骨、髓、脉、胆的功能,皆见以上有关脏腑,至于子宫,有行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

(三)脏腑间的相互关系

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五脏之间、六腑之间以及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心、肝、脾、肺、肾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关系最明显而且对临床实践指导意义较大的,为肝肾关系,肝脾关系,心肾关系,心脾关系和脾肾关系。以肝脾关系来说,肝的营养来源于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脾的功能又须要肝的调节,才能保持旺盛的生理活动。否则,脾病影响肝而使肝有病,或肝病影响脾而使脾有病,临床上这两种情况,以后者较为多见。例如有些人由于精神情绪的激动,一时不想吃饭,感到胃痛或胀满等症状。产生这些症状的病机,是因肝先受病,形成肝气郁结的病理变化,从而失去调节脾胃的作用,而使其脾胃受病,在临床上称为“肝气犯胃”,俗称“肝胃气痛”,治疗原则应治肝为主,辅以和胃。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之间,也是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去完成消化食物,输布津液,排泄废物等的生理活动。

脏腑之间,主要通过经脉的联系(脏脉络于腑,腑脉络于脏)和气血的运行,从而又形成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心包与三焦等的表里关系,彼此相互联结,相互依赖,相互斗争。

(四)脏腑间的对立统一规律与治疗的关系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还教导我们说:“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因此,我们诊治疾病,必须遵循这一伟大教导,进行处方用药。

中医诊疗疾病,非常重视人体的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如治疗内脏病,不单治一脏一腑,可以脏腑同治,或脏病治腑,腑病治脏,甚至不治有病的一脏,而反从其他内脏进行治疗达到痊愈。例如胃病治肝,肺病而从脾胃着手,以间接增强抗病能力达到疾病的治愈。尤其明显的是,身体局部的病证,往往采取治内脏的办法,如暴发火眼(急性结合膜炎)用清肝方法,牙龈肿痛用清胃的方法,等等。此外,还常利用肝肾之间、脾肾之间等的密切关系,治有病之脏的同时,兼治其他未病之脏,达到预防并发其他内脏疾病的目的。如此种种,都是从脏腑间的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出发来治疗疾病的。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慧雅古医图书网,是一个以古医书籍实物内容为基础的大 型综合型网站。
慧雅古医图书网 » 新编中医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