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会员查询
  • 在线入住

《温病条辨》白话解


 

温病学说,溯其根源,最早见载于《内经》,如:“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等。以后《伤寒论》沿用《内经》六经的名称,区分各种热病为三阴三阳,在这六类病证中,不但三阳证中有温病,即三阴证中如少阴病的阴虚火化、厥阴病的热深厥深,也都可视作属于温病的范围。

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里,唐王焘(tāo)在《外台秘要》里,都立了专门论述温病。以后,宋的朱肱、金的刘守真、明的汪机、王安道,都在自己的著作里发挥了对温病的看法,其中如汪机对温病的病因,提出了伏气新感之说,启示了后人对温病审因辨证方面的新的门径。

明末吴又可,根据当时南北大疫,采用伤寒方法医治不效的情况,悉心推究病源,就创造地提出了温疫之为病,乃是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的说法,锐敏地指出这种异气,是“自口鼻而入”,并著论制方,使温疫的学说,自吴又可而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清代叶桂(天士)吸取了前人的理论经验结合了自己的实践体会,对温病的治疗处理,成就很大,并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精辟地解说了新感温病的转变关系,温邪可由口鼻而入肺,再传入心包,使《伤寒论》的谵语发于阳明实热以外无法解释的问题,有了着落。并以三焦、卫气营血作为温病的辨治方法,这于温病治疗上,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温病条辨》一书,是清代吴瑭所著。吴瑭是江苏淮阴人,在乾嘉年间,游京师得名。他师承了叶桂的学说,并吸取了古人的学说,结合自己的心得写成的。其目的是为了畅发叶天士的学说。这书以三焦学说为经,以卫气营血学说为纬,进一步地提出了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此书一出,深得医家的重视推崇。像张维屏在《温病条辨》书后说:“瑭在京治温病,全活甚众,于是采辑名贤著述,附以己意,阅十数载,考验而成此书,……余观数月,见其苦心孤诣,缕析条分,诚治温病不可无之书也,……然则医必先明伤寒,而后能明温病,既识伤寒,又不可不识温病,而是书于治温病,则固详且备矣。”《珍藏医书类目》提到《温病条辨》说:“……首立总论,次列上中下三焦三篇,次列杂说救逆病后调治及产后小儿等,颇有条理,可为治温之津梁也。”《意园谈医书笔记》说:“谭天骥曰此书为治温病所必看之书,重在清润以救阴液。”由此可见《温病条辨》一书,确是有清一代温病著作中一部出色的好书,直到今天,在防治温热病方面,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人们对《温病条辨》的评价虽高,但有些医家如王士雄、叶子雨、郑雪堂等也曾根据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提出不尽同意的意见。也有人对吴氏称温病以桂枝汤主之为仲景原文一节,认为是书中瑜不掩瑕之处。

就本书内容看来,它以条文为纲,分注为目。原病篇是溯说温病病原的根始:上、中、下三焦篇是将温病分上中下三焦论治,为全书的中心内容;杂说一卷,提到救逆和病后调治各论,以便阅读本书者对各证不致临证混淆。解产难,是专论产后调治与产后惊风;解儿难,是专论小儿急慢惊风、痘证等。

由于本书是以文言写成的,对于现在一般读者来说,是不够浅显易懂的。为了使《温病条辨》一书的精神实质,能够为广大读者所掌握和应用,我们试以原条文为主,逐一加以语释和注解。由于本书为语译本,主要是供一般读者学习之用,因此,对于原条文,原注中某些于临床实际关系较少的部分,予以适当的删节和节译(如卷四《杂说》中的“形体论”文、注俱删),务使本书内容能有比较明白和适当解释。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组织了力量集体进行研讨,特别像比较难理解的《原病篇》和历来各家意见较多的桂枝汤等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讨论。全书是经过较长的时间,数易其稿,然后定稿的。尽管如此,但由于我们力量和水平限制,肯定还不能将《温病条辨》一书的全部精义讲深讲透;而且,在我们的译注里面,也会存在缺点,甚至错误,我们以恳切的希望,要求广大读者给我们指出,以便今后再版时,得到改进。

浙江中医学院

19639

慧雅古医图书网,是一个以古医书籍实物内容为基础的大 型综合型网站。
慧雅古医图书网 » 《温病条辨》白话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