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本篇大意】本文的主要精神是說明养生的方法,在于协调阴阳和节制嗜欲以保存天眞之气。并以古人所以能够长寿,今人所以早衰为例,作了对比說明。再就古人在养生成就上不同程度的四种类型,也作了說明。
根据人体生理上的生长衰老自然规律,以說明中医对人体生理上的认識。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循齐,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詞字釋义】登天:登天子之位,就是当了皇帝。
【語釋】古时的軒轅黄帝,在他降生以后就很聪明伶俐。幼年的时代,就善于辞令;少年时代就具有謙虚的作风和端正的品质;青年时代,就具有忠厚的个性和高度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是在成年以后才当了皇帝。
乃問于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也,人將失之耶?
【語釋】黄帝問于天师岐伯說:我听說上古时候的人,他們的年龄都能达到百岁(古人以一百二十岁为百岁),并且在行动上还是很健壮的;但是现在的人却不同了,年龄到了半百的时候,行动就不灵活了,这是什么緣故呢?这究竟是天道改变了呢?还是人为的呢?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終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詞字釋义】术数:大自然和人体的变化规律的調节法則,也就是调养精气的方法。
【語釋】岐伯說:古代的人,凡是能够明了养生道理的人,他的一切起居行动是处处以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为法则的,并能随时地适应其变化。他們又能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调和得处处符合于调养精气的方法,这是因为他們能够很好的掌握与运用养生方法。因而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和行动上,都是有一定規律的。如他们的飮食是有定量的,起居是有定时的,不作过度的劳动等。所以他们才能保持到形体和精神都很充实,都能活到百岁以上才死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漿,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眞,不知持滿,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詞字釋义】眞:天眞之气,也就是先天的元气。
持滿:意思是說保护天眞之气,应当象拿着盛滿东西的器皿一样的小心謹慎。
御神:就是动脑筋。
【語釋】現代的人却不同于古人了。他們不去根据养生方法来鍛煉自己,相反的他們的行动却和养生方法背道而馳。如嗜酒无度,纵欲无节,妄作妄为,以耗精伤神;也不知道謹慎的保护他們的天眞之气,随便的妄用自己的精神,而是随心所欲,思想无穷,不知养生的乐趣,起居飲食也沒有一定的規律。正由于这样,所以得到的結果是年才半百而衰老了。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虚邪賊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眞气从之,精神內守,病安从来。
【詞字釋义】恬惔:就是清静的意思。
虚邪賊风:虚邪是乘虚而入的邪气;贼风是乘虚而伤人的风。
【語釋】在上古时候的圣人教导別人的养生方法說:虚邪贼风都是伤害人的,应该随时随地的注意它和防御它。在精神方面是应該清静寡欲的,这样天眞之气就自然会保存,精神也就自然会内守。既然形体和精神都保护的很好,还会生什么病呢?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
【語釋】所以凡是能够志意安閑的,就少嗜欲;心神安定的,就临事不恐惧;形体强健的,就会劳动不知疲倦;精神清静的,天真眞气就会和调;不是貪而无厌的,他們的欲望就容易满足。正由于他們有了以上的精神基础,所以能够到处适应环境,不去計較饮食的精粗,不去計較服装的好坏,安乐于当地的风俗,使大家都能作到了互不贪慕别人的物质条件,这样就会朴素誠实了。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語釋】由于精神安定,所以一切嗜欲都不能劳其目,淫邪的事也不能使其动心。虽然在人的智慧上是有愚、智、賢、不肖之分,但都不在一切事物上計較得失,所以他們能够处处符合于养生之道的。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語釋】他們所以都能够活到百岁以上,而且动作不衰,是因为他們能够很好的全面掌握了养生方法的緣故。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語釋】黄帝問:人到了老年不能生子的原因,是因为精力尽了呢?还是生理上的自然规律就应該这样呢?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長。
【詞字釋义】腎气盛:中医以“腎”为先天之本,拿它当作生命的泉源看待。所以腎气盛就是指机体趋向成熟而言。古人认为女子七歲,男子八歲是腎气盛的時候。这是因为女子属阴,阴中必有阳,阳数为七;男子属阳,阳中必有阴,阴数为八。故以七数和八数来說明男女发育的时期。
【語釋】岐伯說:女子在七岁的时候腎气就盛了,因为腎是主骨的,齿是骨之余,所以腎气盛了,則乳齿脱落而生恒齿;因为发是血之余,血是腎精所化,所以腎气盛了,則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脈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詞字釋义】天癸:又称元阴。人在初生的时候,此气尚微,必须发有至一定阶段始能充实。一般的說男子在二八(十六岁),女子在二七(十四岁),天癸开始充盛。天癸充盛之后女子始有月經男子始有精液。
太冲脈:系中医經絡学股中奇經八脉之一。起于胞中,上行循脊里,为經絡之海。
任脉:也是奇經八脉之一。起于胞中,循腹上行,主胎胞。
【語釋】在十四岁的时候期天癸至,任脉也通了,太冲脉也盛了,开始有了月經。一切的生理条件都成熟了,就可以怀孕有子。
三七腎气平均,故眞牙生而長极。
【語釋】二十一歲的时候,腎气的成长已到了成年人的正常狀态。在这个时期眞牙(智齿)已生,全部牙齿也已发育齐全。
四七筋骨坚,发長极,身体盛壮。
【語釋】二十八岁的时候,气血充实,筋骨坚固,全身組织和毛发的发育已达极点。这个时期为身体最强壮的时候。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詞字釋义】阳明脉:阳明經脉之气荣于面部而循行于发部。
【語釋】女子在三十五岁以后,逐渐由盛而衰。所以在此阶段阳明脉衰,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脫落。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詞字釋义】三阳脉:三阳脉指太阳、阳明、少阳而言。該三阳脉均行于头部。
【語釋】在四十二岁的时候,三阳經脉开始衰敗。所以在这个时期面部已經憔悴了,头发也开始白了。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詞字釋义】地道不通:指的是月經閉止。
【語釋】四十九岁以后任脉和冲脉都已衰退,天癸竭尽,月經断絕,形体已經衰老,所以就不能再受孕了。
丈夫八岁腎气实,发長齿更。
【語釋】男子在八岁的时候腎气已經充实,所以发长了,恒齿也生了。
二八腎气盛,天癸至,精气溢瀉,阴阳和,故能有子。
【語釋】十六岁的时候,腎气已旺盛,天癸已至,精气已經充滿而且能泄精子。在这个时期以后,如与女子交合,就可以生子。
三八腎气平均,筋骨勁强,故眞牙生而長极。
【語釋】在二十四岁的时候,腎气的成长已达成年人的程度,所以筋骨坚强,智齿已生,牙齿至此已完全长齐。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壮。
【語釋】在三十二岁的时候,全身发育已达极点,所以筋骨肌肉都发育得很健壮。
五八腎气衰,发堕齿槁。
【語釋】在四十岁的时候,肾气开始由盛而衰。所以头发脱落,牙齿枯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語釋】四十八岁的时候,腎气就更衰退了。因为肾气是阳气的資源,由于腎气的衰退,因而阳气也就在人身上部开始衰退。所以面部憔悴、头发斑白了。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腎臓衰,形体皆极。
【語釋】在五十六岁以后,由于腎气的衰退使肝气也随而衰败了(肝木生于腎水)。肝是主筋的,肝气不足,則筋失所养而动作不灵活。天癸至此已衰竭,精气也少了,腎脏也衰弱了。腎主骨,腎衰弱,筋骨也就随之而衰,所以在这个时期,身体各部都开始衰老。
八八則齿发去。
【語釋】在六十四岁以后,精气已經衰极,所以齿发都脫落了。
按:以上是說明人体生理上由盛而衰的发育过程。七和八兩数,不必在年龄上作呆板的計算,这是古人把男子和女子的生理发育过程用七和八数来划分阶段而已。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臓盛,乃能瀉。
【語釋】腎气是人体先天之气,但必須依靠后天之气来滋养它,才能发揮它的功能。五脏六腑之精,是来源于水谷的精气。五脏六腑接受了水谷的精气以后,再供应給腎气。所以說腎是主水的,它是受五脏六腑的精气而储藏的。因而它必须是在五脏六腑充盛之后才能輸布精气于全身的。
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語釋】現在五脏都已衰退,筋骨也无力了。天癸已竭尽,因而头发也白了,身体笨重,行步不正,一切生理机能都已极度衰退。所以就不能再生子了。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氣脈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語釋】黄帝問:有的人,虽已年老,却仍能生子,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說:这种人由于他禀受先天的腎气較盛,后天的调养又好,年虽老而脉道尚未衰败,所以仍可生子。不过,虽能生子,男的不会超过八八之数(六十四岁),女的不会超过七七之数(四十九岁)等到精气衰竭,也就不可能再生育子女了。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語釋】黄帝問:善于养生的人,皆能活到百岁,百岁的老人能不能生子呢?岐伯說:凡是善于养生的人,他們虽然年达百岁,但由于他們能把身体保护的好,形体幷未衰败,仍能生子的。
黄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語釋】黄帝說:我听說上古的时候,有养生达到“真人”程度的人,他們的一切行动,能够很自然的适合于大自然的变化,能够掌握阴阳消长的规律,调摄本身的精气,使形体和精神结合一致,所以他們的寿命是无穷的,好象能够和天地一起永远的生存。这主要是因为他們能够很恰当的运用了养生方法,才达到这样的效果。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調于四时,去世離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間,視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眞人。
【語釋】在中古的时候,有养生达到“至人”程度的人,他們是以淳厚的道德品质,来全心全意研究与执行养生方法,所以他能够把行动和精神处处适合于阴阳消长的规律以及四时气序的变化,能够摆脫世俗間的紛扰,集中全部精神来保全他們的天真之气,因而他們形体健壮,精神充沛,耳目聪明。这种人是可以延年益寿的。他們的修养程度已經是和“眞人”差不多了。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間。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詞字釋义】八风:据灵樞九宫八风篇說,八风是:大弱风、謀风、刚风、折风、大刚风、凶风、婴儿风、弱风。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四面八方的风。
【語釋】其次养生达到“圣人”程度的人,他們能够安适地生存于天地間的自然环境中,掌握了八风的规律而不为其所伤,并能有节制地调和起居飮食而和世人生活在一起,情志安定,没有忿怒等情緒波动。他們的日常行动在外观上来看,是幷不超脱现实,也同样穿了制服办公,但他們在处理事物时就不同于世俗了,在形体上是不作极度的劳动,在思想上不作过度的思虑,使精神始终保持着愉快,而时时满足于自己的环境。正由于这样,所以他就能修养得形体不衰,精神也不耗散,寿命也就能够活到百岁了。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將同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語釋】其次有养生达到“賢人”程度的人,他們能以天地的变化为法则,从日月的盈亏中、从星辰的分列中、从阴阳相互的矛盾中以及从四时的变化中来掌握和运用养生之道,以求得能够符合于上古的養生之道,所以他們也能把自己的壽命延長到極點!
【体会】养生,是人类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的有效方法。古人在这方面是相当重视的,特别是古代的医生們认为弄清了养生学是医生的先决条件,所以他們在著书立說的时候,总是把养生列居首要地位,如内經即把有关养生方面的生气通天論、上古天眞論、四气調神大論等篇列入卷首。历代医家又在前人的原有基础上加以充实和发揮,使祖国医学中有关养生方面的资料更加丰富多采。同时由于养生可以达到不生疾病的目的,也就恰恰的符合于今天党和政府所号召的预防为主的医疗方針。内經中是不乏这方面的资料的,因此我們在学习中应该很好的去領会它的精神。
文中有“真人、至人、圣人、賢人”四个名詞,这四个名词的解釋,如果用道家的角度来认識,那就成了神仙了,这是不可信从的。现在我們把他們认識为古人在养生成就上的四种不同程度的类型,这样是比较符合事实。他們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主要是他们能够把外在的大自然变化规律掌握得准确而能随时随地去适应它,在本身則又能够使情志經常处于平静。这样就达到了“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以至“寿命无穷”的养生目的了。
文中“腎者主水”一节中的腎字,是指的腎气說的。文中所說的五脏,已包括腎脏在内,若是把此节的腎当作腎脏解釋,則不能称为五脏了。腎气相当于人体活动的机能,五脏六腑之精气相当于营养物质。活动机能是借营养物质的供应来发揮它的作用的,而营养物质又是借活动机能来促进吸收的。所以五脏衰,腎气也衰,腎气衰,五脏也就不能独盛,此即后人所說的“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