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单位:IU/mL 参考范围:0—0.05
临床意义
升高
患有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偏高的人通常是乙肝病毒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类人需要做好乙肝病毒的隔离治疗。
乙肝表面抗原,它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它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物。我们可以通过检测乙肝两对半,来检测表面抗原,只要表面抗原阳性,它就提示体内感染了乙肝病毒。感染了乙肝病毒,它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一个是表面抗原的携带,还有病毒的携带,还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到肝硬化,它有不同的过程。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危害:
1、有传染作用,影响婚育就业等,由于肝病病毒是高度传染的,所以很多人都会像”躲瘟疫”一样对肝病小三阳病人避而不谈,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婚育、工作、学习。此外,表面抗原阳的人也容易向家人传染,积极治疗可避免危害扩大。
2、损害肝脏,甚至加重肝纤维化,肝癌的发生因为肝病表面抗阳性者的症状一般较不明显,且容易被忽略,所以当病人发现自己有明显症状后,到医院一查,发现病情已发展至肝纤维化。即使是肝癌也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
3、导致其它并发症:在病情恶化时,表面抗原阳性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还会引起肾脏、胆管、脾脏等其他器官损伤,导致肾功能异常、黄疸、脾肿大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综上所述:乙肝病毒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会偏高。
降低
1、正常现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一般在感染后第1周会出现,在第6周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但不会低于正常值。此时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
2、免疫力低下:患者可能由于机体免疫力较低,无法清除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导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此时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饮酒或服用损伤肝脏的药物,还可以使用干扰素等药物治疗;
3、治疗效果不佳:由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感染乙肝病毒后出现的一种蛋白质,其消失速度较慢,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则会导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建议患者在使用干扰素等药物前,先进行肝功能等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治疗方案;
4、其他原因:如果患者有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如合并细菌感染、合并病毒感染等,则会导致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含量增加,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不能完全消失。此时需要针对其他病原体采取不同的抗病毒药物,如乙型肝炎病毒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
对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降低的患者,建议注意饮食健康,不要暴饮暴食,注意营养均衡,以增强体质。同时应注意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滥用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相关话题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指乙型肝炎病毒外壳部分所含的小球形颗粒与管型颗粒,现分为八种不同亚型和两种混合亚型。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早期出现于病人血循环中,可持续数月、数年乃至终身,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用的指标。但在所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可以阴性,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等血清学标志则可阳性。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是用于判断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乙肝)病毒:
1.HBsAg阳性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指标,HBsAg本身具有抗原性,无传染性。
2.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仅仅HBsAg阳性者,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3.HBsAg的滴度高低可判断患者的传染性,一帮HBsAg的滴度越高,HBsAg及乙肝病毒DNA阳性的可能性越大,传染性也就越大。
4.“大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并不能提示病情是否严重。
5.“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
(1)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仍然有传染性。
(2)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并不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完全停止,少数“小三阳”病人其血清HBV-DNA持续阳性,病毒复制活跃,病情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见于病毒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