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会员查询
  • 在线入住

检查报告-传染病八项


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单位:PEIU/mL   参考范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阴性,P/N<2.1;

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 <1.0COI ;0-0.1。

临床意义

升高

1.HBeAg增高说明患有乙型肝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它的出现往往是乙型肝炎的早期或者是活动期;说明体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而且病毒的复制比较活跃,此时传染性也比较强,能够通过血液传播、体液传播的方式来传染需要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来改善。
2.如HBeAg阳性持续时间大于10周以上或更长时间,病人可能进展为慢性持续性感染,肝组织常有较严重的损害,急性乙型肝炎容易演变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3.HBeAg阳性孕妇有垂直传染性,9%以上的新生儿将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eAg也为阳性。
4.HBeAg通过感染母亲的胎盘,诱导T细胞对感染的免疫耐受性,是乙肝病毒逃避人体免疫系统对其的清除,使得乙肝病毒持续感染。
降低
乙肝e抗体定量偏低,一般是指乙肝e抗体的定量偏低,这个结果一般提示乙肝e抗体是阴性。乙肝e抗体定量偏低的原因可能是无效窗口期、免疫力低下、治疗失败等。
1、无效窗口期
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最早的免疫应答就是针对E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机体针对E抗原的免疫应答是非特异性的,这时检测乙肝e抗体定量会出现偏低,甚至阴性。建议推迟2到4周再复查一次,如果还是阴性,基本可以排除乙肝病毒感染。
2、免疫力低下
患者如果免疫力低下,无法清除体内的乙肝e抗体,导致乙肝e抗体定量偏低。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饮食上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喝酒,加强营养,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
3、治疗失败
如果治疗失败,可能因为药物剂量不够,或者是因为体内的病毒含量不够,无法检测出体内的乙肝e抗体,所以出现乙肝e抗体定量偏低的情况。如果是药物引起,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重新服用药物。如果是因为体内病毒含量不够,需要及时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注射干扰素等。
相关话题
乙型肝炎E抗原,英文缩写为HBeAg,是乙肝病毒核心颗粒中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质。在一般情况下,HBeAg埋藏于HBcAg内部,当HBcAg裂解时,HBeAg从肝细胞核内溶入血清,它的出现迟于HBsAg,而消失却早于HBsAg,所以是人体感染HBV后跟随HBsAg出现的第2个血清学抗原标志物。HBeAg在急性肝炎时呈一过性增高,出现于ALT上升前的潜伏期,以后随着病情好转而迅速下降,最后消失。HBeAg在乙肝活动期检出率升高,表明肝细胞有较严重的损伤,患者有很强的传染性。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