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梅毒抗体即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单位:COI 或 S/CO 参考范围:1:40以下,定性: 阴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阴性
临床意义
升高
梅毒抗体高,说明患者可能感染过梅毒,或者是正处于梅毒感染期。它是一种性病,主要是通过性传播的,跟抵抗力的高低没有关系。它在感染人体以后有一个潜伏的过程,如果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出现的症状会早一些。建议赶紧去医院皮肤性病科治疗。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分为初期、继发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感染梅毒后,体内会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用于梅毒的确诊和疗效评估。一般来说,感染了梅毒螺旋体,体内的梅毒抗体会出现在血液中,检测结果会显示梅毒抗体阳性。如果患者感染过梅毒,经过治疗后,体内的梅毒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直至转为阴性。如果患者正处于梅毒感染期,体内仍然存在梅毒抗体,因此检测结果会显示梅毒抗体阳性。梅毒感染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可能导致不孕不育、骨骼畸形等严重后果,因此患者应该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患者应该避免不洁性行为,注意生殖器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浴巾、浴盆等物品。建议患者按时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降低
1、这种病毒抗体tp偏低可能说明患者本身没有感染或者已经恢复。
2、还可能是患者感染了病毒,但由于患者检查时间短,身体没有产生相应抗体,因此tp偏低。
3、重复检测可推迟2-4周,若重复检测tp偏低,基本可以排除。还有可能是患者被确诊为,经过规范化治疗,病毒已被完全杀灭干净,基本治愈。
相关话题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 。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两种抗体:一种是特异性抗体(TPHA),为lgM。当有补体存在和厌氧条件下,对活螺旋体的动力有抑制作用,并可将螺旋体杀死或溶解,对机体的再感染有保护作用。另一类是非特异性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 RPR)。为lgA与lgM的混合物,可与正常生物组织中的类脂抗原发生非特异性结合,对人体无保护作用。
实验分类
梅毒抗体的实验检测有将梅毒的病原体菌体和将菌体成分作为抗原的实验方法,尤其梅毒螺旋体抗原是在大肠杆菌中发现的,被认为是梅毒主要抗原,检测梅毒抗体的方法主要有EIA法、粒子凝集法、血球凝集法等.此外,还有用于快速检查的金标法.。根据所用的抗原不同分为两类:
1、非梅毒
(类脂质血清反应)用正常牛心肌的心磷脂为抗原 与梅毒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即反应素)结合 结合后发现凝集 生成絮状物为阳性反应 用于梅毒诊断 疗效观察和对复发或再感染的监测
方法有:①性病实验室试验 又称VDRL试验):该试验是1946年美国性病研究实验室创建的 故以该实验室命名 试验在玻片上进行 可以定性或半定量低倍显微镜观察结果;
②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为VDRL试验的改良法,可使用血浆 原理是用未经处理的活性炭颗粒(直径3~5μm)吸附VDRL抗原 此颗粒若与待检血清中的反应素结合,就形成黑色凝集块 肉眼即可识别 不需低倍镜观察 试验在专用纸卡的反应圈(内径18 mm)内进行 此试验敏感性高,具一定特异性 而且经济、方便、快速。适合大规模筛选且能定性或半定量。
2、梅毒
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他成分作为抗原检查抗梅毒螺旋体抗体这种方法敏感性及特异性都高 用于证实试验 尤其适用晚期梅毒 但血和脑脊液行RPR试验均为阴性者 由于这类方法检测的是抗梅毒螺旋体IgG抗体 即使患者已经经过充分的治疗 IgG抗体仍保持阳性 所以不能用以观察疗效 复发及再感染
①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试验):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血清中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②梅毒螺旋体抗体微量血凝试验(MHA-TP):用梅毒螺旋体提取物致敏的红细胞微量血凝分析法检查相应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其滴度在1∶80以上则可判定为抗体阳性 此试验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 而且方法比FTA-ABS试验简便 故应用广泛;
③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TPI):活的梅毒螺旋体加入患者血清 在补体参与下 梅毒螺旋体活动可受到抑制临床上主要采用RPR和TPHA 两种方法检测,RP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于TPHA检测。这主要是由于RPR是非特异性试验,受某些自身抗体免疫疾病和传染病的影响,常常会出现假阳性. 同时,RPR试验对一期梅毒早期、治疗后梅毒及潜伏性梅毒往往出现假阴性 ,因此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肉眼判断易受检验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而TPHA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实现自动化、标准化,适应大量标本的检测。
临床意义
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