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凝血酶原时间(PT) 单位:S 参考范围:10—14
临床意义
延长
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纤维蛋白原(Fg)缺乏(<0.5g/L);无纤维蛋白原(Fg)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Fg)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原发性纤溶亢进;严重的急慢性肝病;阻塞性黄疸;Vit-K缺乏;循环抗凝物质增多等。
缩短
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症、血栓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高凝期;口服避孕药等。
注意事项
1.采取空腹上肢静脉血液。
2.采血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均采用同一型号试管,均应用枸橼酸钠进行抗凝。
3.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凝血酶原时间检测,采用相同的实验检测试剂。
4.在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避免其他因素影响检测结果。
相关话题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活性的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检查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有无障碍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抗凝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