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尿液蛋白(1)
1、尿蛋白定量(PRO) 单位:mg/24h 参考范围:儿童<40mg/24h; 成人20-80mg/24h。
增高
异常结果: 大于150mg/24h,为蛋白尿。 不同疾病,尿中排出蛋白量不同:
1、轻度蛋白尿(<500mg/24h):主要见于非活动期肾脏疾病,肾盂肾炎、体位性(长时间站立)蛋白尿、剧烈运动,以及处于高温、严寒环境中。
2、中度蛋白尿(500mg-4g/24h):见于肾炎、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高血压、肾硬化、肾肿瘤等。
3、重度蛋白尿(>4g/24h):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肾炎等。
不同性质蛋白尿,见于不同疾病:
1、肾前性蛋白尿:Bence-Jones(本-周)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炎症性蛋白尿、大量白蛋白静注。
2、肾小球性蛋白尿: 原发性: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病、肾动脉硬化症。 继发性:结缔组织疾病(狼疮性肾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糖尿病性肾病、紫癜肾、肾淀粉样变性。
3、肾小管性蛋白尿(低分子蛋白尿): 近端以及远端肾小管功能损害:Fanconi综合征(家族性少年型肾病综合征)、Lowe综合征(眼、脑、肾综合征)、Wilson氏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综合征)、肾小管性酸中毒、胱氨酸尿症。 非炎症性间质性肾炎:非那西丁肾病、痛风肾。 缺血性肾小管损害:急性肾小管坏死、镉、汞等慢性中毒、肾移植的排斥反应。
4、肾小管分泌性蛋白尿(Tatum-Horstall蛋白):抗生素、造影剂、甘露醇大量使用后。
5、肾后性蛋白尿:肾盂以下的尿路炎症(前列腺炎、输尿管炎、膀胱炎、尿道炎)、结石、肿瘤、外伤。 需要检测的人群: 多食,多饮,消瘦的人
6、相关疾病:小儿肾血管性高血压,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妊高征,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高血压,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7、相关症状:孕妇全身性水肿,间歇性尿蛋白,直立性尿蛋白,持续性尿蛋白,糖尿,低血糖症,高血压,蛋白尿,乳糜尿,血红蛋白尿。
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止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停止服用利尿剂、两性霉素B等药物 检查时:放松身体,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 不适宜人群:没有。
相关话题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则应进一步进行尿蛋白定量试验。尿蛋白定量是指准确测定24h内全部尿液中的蛋白质总量。尿蛋白定量测定有助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肾脏病变的程度。留尿时要求适量添加防腐剂。
24 h 尿留取较为繁琐,临床上可以测定随机尿蛋白与肌酐比值来替代24 h 尿蛋白定量。此法在蛋白定性“++”以下时,与24 h 尿蛋白定量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但肾间质小管病变患者除外,大量蛋白尿时,最好行24 h 尿蛋白定量。24 h 尿蛋白定量是病情演变和疗效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对蛋白尿的分析,可以对肾脏病变部位、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判断等方面,提供十分有价值的信息。根据24 h 尿蛋白定量,将> 3.5 g 者称为大量蛋白尿;< 1.0 g 者,称为少量蛋白尿;两者之间称为中等量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