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位:U/L 参考范围:0~18U/L
临床意义
增高
1、急性心肌梗死(CK-MB>0.03,可达0.12~0.38)、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慢性醇中毒。
2、手术后恢复期:肌肉痉挛、心脏复苏后、休克、破伤风、骨骼肌损伤等同工酶分析只发现有CK-MM型,无CK-MB型、也检不出CK-BB型。
3、药物注射(氯丙嗪、苯巴比妥、青霉素、利血平、苯妥英钠、肾上腺素、多粘菌素B)肌肉损伤可检出CK-MM型。
降低
1、正常人中个别人会出现肌酸激酶同工酶偏低,这是正常参考范围,属于特殊情况。
2、在临床上一般没有特殊意义,但是建议此类患者适当多摄入营养心肌的食物,如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等,也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改善心肌营养代谢的药物,如辅酶Q10、B族维生素等。
3、也有部分人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偏低,属于生理性偏低,患者需要反复的进行检查。
4、也有部分甲亢的患者导致肌酸激酶偏低,建议这类患者可以结合口服鯊肝醇、维生素B4以及甲巯咪唑,这样的药物进行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相关话题
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别名为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是一种酶类成分,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M型主要存在于各种肌肉细胞中,BB型主要存在于脑细胞中,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MiMi型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中。肌肉型肌酸激酶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根据已经测定的兔、人、鸡、鼠肌酸激酶的一级结构,M型亚基由38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43kDa左右,分子内有8个巯基,但无二硫键。大熊猫肌肉型肌酸激酶也是二聚体酶,每个亚基由3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42 KDa。
肌酸激酶的同工酶在临床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各种病变包括肌肉萎缩和心肌梗塞发生时,人的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迅速提高,认为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中测定肌酸激酶的活性比做心电图更为可靠。心肌梗死时,肌酸激酶在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日内恢复正常。其中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诊断的特异性最高。肌酸激酶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