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糖化血红蛋白(HbA1c、GHb)单位:% 参考范围:4%~6%
临床意义
增高
1、血糖因素:因为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5%可以诊断为糖尿病,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同时要查空腹血糖跟餐后两小时血糖,确诊有没有糖尿病。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0%,同时空腹血糖又升高,或餐后两小时血糖都升高的情况下,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小于9.0%,空腹血糖升高,餐后血糖也升高,也可以确诊糖尿病,比如血糖空腹大于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可以确诊为糖尿病,这种情况下在门诊口服降糖药治疗就可以。
2、血液系统疾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有的时候要排除有没有其他系统方面引起的疾病,比如本身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血红蛋白升高也会造成假性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如果碰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排除有没有血液系统方面的疾病,再就是查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考虑是跟血糖相关。
3、糖尿病,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就会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偏高。
4、因为年龄增大,糖化血红蛋白的值可以有一定增高。
5、出现代謝综合征,那么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偏高。
降低
糖化血红蛋白偏低通常见于任何可能缩短红细胞寿命的因素,导致红细胞生存周期的异常类疾病,均可以导致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偏低。
1、溶血性贫血、大量失血、脾肿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肝脏疾病,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偏低。
2、药物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以抑制血红蛋白的糖基化,长期大剂量服用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出现偏低。
相关话题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主要指葡萄糖)通过非酶反应相结合的产物。形成糖化血红蛋白的非酶反应具有持续、缓慢、不可逆的特点,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是由过去的而非即时的血糖浓度决定的,与检测前是否空腹、是否注射胰岛素、是否服用降糖药物等因素无关。通常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有效地反映过去8~12周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由HbA1a、HbA1b、HbA1c组成,其中HbA1c占约70%,且结构较为稳定,临床上常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其浓度应占成人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表示。
诊断标准
|
静脉血浆葡萄糖或HbA1c水平
|
|
典型糖尿病症状
|
||
加上随机血糖
|
≥11.1 mmol/L
|
|
或加上空腹血糖
|
≥7.0 mmol/L
|
|
或加上口服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
|
≥11.1 mmol/L
|
|
或加上HbA1c
|
≥6.5%
|
|
*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