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会员查询
  • 在线入住

检查报告-血常规


22、嗜酸性粒细胞(EOS#)单位:10^9/L   参考范围:0.02—0.52

临床意义

增高
1、过敏性疾患: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结节性多动脉炎、药物过敏、血清病等。
2、皮肤病:天疱疮、疱疹性皮炎、痒疹、多形性渗出性红斑、湿疹等。
3、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囊虫病等。
4、感染症:猩红热、麻疹潜伏期、吕弗琉(Löffler)综合征、感染性疾病恢复期等。
5、 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恶性贫血、家族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热带性及非热带性嗜酸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6、其他:放射线照射后、卵巢肿瘤、肉样瘤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降低
1、感染: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2、 药物:用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3、应激状态。
相关话题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也来源于多能干细胞,在细胞的前体(precursors)阶段已能与其他髓系细胞区别,体外培养可分离出嗜酸性粒细胞祖细胞(eosinophil committed cell)。血中嗜酸性粒细胞量在昼夜有明显变化,清晨较低,夜间较高。其周期变化与血中肾上腺皮质的糖皮质激素呈负相关,糖皮质激素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反之,嗜酸性粒细胞则升高。嗜酸性粒细胞的胞质内含有嗜酸性颗粒,早期嗜酸性粒细胞所含的颗粒较大,后期细胞所含的颗粒较小。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