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 单位:pg 参考范围:27~31pg
临床意义
增加
1、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偏高: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是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的平均量正常,是27-34pg,超过34pg就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偏高,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及恶性贫血。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高: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高就是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的克数偏高,正常是320-360g/L,超过360g/L就是偏高。在临床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高,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由于红细胞数量的明显增高,最终引起了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高。
降低
1、缺铁性贫血
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由于铁元素缺乏,所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当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含量不足以后,红细胞体积就会偏小。同时红细胞数量也会减少,就出现了所谓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一般通过正常的补铁治疗以后,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体积以及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也都会逐渐的恢复正常。
相关话题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MCH下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见于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含量正常或偏高,提示体内铁质丰富,无需再补铁。血红蛋白含量偏低,表示体内缺铁,进而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和携氧能力,造成贫血,阻碍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但是若体内含铁量高,会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所以,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如果超过32(单位pg),提示体内含铁量稍有偏高,平时应当注意饮食,尽量减少高热量、高铁质食物的摄入,适当运动锻炼身体,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