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会员查询
  • 在线入住

消渴病(糖尿病)

消渴病(糖尿病)

第一章概述

一、消渴病的概念

消渴病,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症的疾患,前人依其“三多”故又称为三消。以渴饮不已为“上消”,病在肺;食入即饥为“中消”,病在胃;饮一溲二,小便如膏为“下消”,病在肾。但三消之分,不能绝对化,因为只有“三多”症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才能称为独立的消渴病。假如把“三多”症状割裂开来,那就完全混淆了病与症的区别。

消渴病,古谓大症,其发病机理是燥热伤阴。初得之,常见舌燥口渴,随着口渴引饮,小便量也日渐增多,继之食量递增。燥热炽盛的结果是阴津亏耗,而津伤又可使燥热愈甚。燥热与伤阴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在疾病发展中,痈疽背疮、鼻渊、喉痹等热毒恶证相继出现;目盲、头晕、耳聋、偏废、痿躄等阴亏变证亦错互显露。古人把这种燥热及阴伤的种种作祟,形容为“建瓴而下”,“吸尽西江”,颇为贴切。

消渴病亦有阴证、寒证。《素问·气厥论》说:“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这是一种很难治的消渴病证。另外,还有燥热伤阴,阳随阴衰,形成阴阳两虚证者。所以,明代张景岳说:“消证有阴阳,尤不可不察”(《景岳全书·杂病谟》)。

二、消渴病的古今异同

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糖尿病的吻合,是中西医学界公认的客观事实。糖尿病的早期可无症状,到了症状期就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烦渴、易饥、消瘦、乏力等症状,这与消渴病在临床上别无二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内分泌疾病,它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胰,在中医脏腑学说中无此名称。但对胰腺的功能与形态描述是很早就有的。早在《难经》中所说的“散膏”就是现代解剖学的胰腺。动物的胰在古代早被中医所认识,并作为药用。但从功能、形态看,可以认为中医的“脾”作为解剖学单位指的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脾和胰。对糖尿病的认识,我们祖先远较希腊、罗马、印度、阿

拉伯及欧美等国为早,而且多符合现代理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古代医籍记载了许多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及方剂。

另外,从消渴病的症状采对照,本病还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尿崩症等。

三、研究消渴病的现实意义

根据近年13省市30万人口糖尿病普查,50岁以上发病率开始升高,60—69岁高达42,7%。表明糖尿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升高。糖尿病久治不愈,常伴发心血管、肾脏、眼部及神经系统等病变,严重病人可发生酮症酸中0,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在糖尿病死亡患者中,大多数病人(约占70%以上)死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此,提高糖尿病防治效率,挖掘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方药及其它手段,探讨用中医中药及其他传统疗法治疗糖尿病的规律,推广这方面的宝贵经验,这对整个人类的健康事业,有着面要的现实意义。

四、历史记载

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中医古代文献《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篇》就有记载:“二阳结谓之消”,《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记载:“癉成为消中”,《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记载:“心移寒于肺,肺消”,《灵枢·五变篇》记载: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癉”,所谓消、消中、肺消、消癉等都说的是消渴病。

《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还指出:“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提出过高热量的饮食与肥胖和消渴病的发病关系很大。

汉朝张仲景(公元168—219年)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篇》中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对消渴病的临床症状做了确切的描述。

唐朝王焘在公元752年写成的《外台秘要·消渴门》引《古今录验》书中记载:“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已明确指出尿甜是消渴病的一个特征,同时又有多饮多尿,这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描述完全一致。

尿甜是用舌头尝出来的,这种勇于实践的精神,使人们对消渴病的认识有了质的变化。和西方医学相比较,我国古代医学对消渴病尿中有糖的认识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为早,比起外国托马斯·威利斯(公元1675年)发现尿甜要早一千多年。

另外,中医学早在隋朝(公元610年)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消渴候》中就已记载有应用导引治疗消渴和“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的说法,强调了消渴病人要适当做体育活动。国外约翰·布朗在公元1735年才提出糖尿病人要重视体育治疗,比巢氏晚千余年。

早在唐朝孙思邈著的《千金方》中就强调控制饮食对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他说:“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日而廖,不自爱惜,死不旋踵……其所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国外约翰·罗洛(公元1796年)提出控制饮食时已比孙氏晚了千余年。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与消渴病进行斗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中,我们的先人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仅以《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诸疾·渴门》来说,就记载有治疗消渴病的复方99张、单方137张,另外还有导引治疗方法5种。至于散见于其它各种医药书中的就不可胜数了。本书仅从中摘取一部分适合自我治疗的有效、简便、易学、易用的方法予以介绍,与中医药学的宝贵经验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分页阅读: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慧雅古医图书网,是一个以古医书籍实物内容为基础的大 型综合型网站。
慧雅古医图书网 » 消渴病(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