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清热凉血药
10、茅 根附:茅针花
【别名】茅根、兰根、茹根茅、草根。茅草、白茅草、白茅根、地菅、地筋、兼杜、白花茅根、地节根、坚草根、甜草根、丝毛草根、寒草根。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入药部位】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
【采收加工】一般在春秋两季挖取根茎,去净泥土,除去鳞叶,晒干。上海、江浙地区,常用鲜茅根配方。
【药材鉴别】性状:为细长圆柱形,通常不分枝。表面乳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洋,具不明显的纵皱纹,节明显,呈细环状,微隆起,节上可见残留鳞叶,须根及芽痕。近顶端节间短,向下逐渐变长,质柔韧,味微甘。
饮片:横切呈小段,长2~5毫米,外皮黄白色,边缘凹凸不平,皮部黄白色,中柱淡黄色而大,易与皮部分离。
【质量检查】以身干,色白,根茎条长,无须根者为佳。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小肠经
【功效】泻火,凉血,止血。
【配伍】
名家组方
1、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
2、治血热鼻衄:白茅根汁一台。饮之。(《妇人良方》)
3、治鼻衄不止:白茅根为末,米泔水服10克。《圣惠方》)
4、治喘:白茅根一握(生用旋采),桑白皮等分。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后。(《圣惠方》如神汤)
5、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哕者:白茅根、葛根(各切)半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温饮之,啘止则停。(《小品方》茅根汤)
6、治胃反,食即吐出,上气:芦根、白茅根各100克。细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之,得下,良。(《千金方》)
7、治小便热淋:白茅根四升。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适冷暖饮之,日三服。(《肘后方》)
8、治小便出血:白茅根一把。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温频服。(《圣惠方》)
9、治劳伤溺血:白茅根、干姜等分。入蜜一匙,水二钟,煎一钟,日一服。(《纲目》)
10、治血尿:白茅根,车前子各50克,白糖25克。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1、治乳糜尿:鲜白茅根半斤。加水2000毫升煎成约1200毫升,加糖适量。每日分三次内服,或代茶饮,连服五至十五天为一疗程。(《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12、治肾炎:白茅根50克,一枝黄花50克,葫芦壳25克,白酒药5克。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忌盐。(《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13、治阳虚不能化阴,小便不利,或有湿热壅滞,以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白茅根一斤。掘取鲜者,去净皮与节间小根,细切,将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候十数分钟,视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须臾视其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温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两、三次,使药力相继,周十二时,小便自利。(《医学衷中参西录》白茅根汤)
14、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水三升,煮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15、治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黄汗:生茅根一把。细切,以猪肉一斤,合作羹,尽啜食之。(《补缺肘后方》)
16、治血热经枯而闭:白茅根、牛膝、生地黄,童便。煎服。(《本草经疏》)
17、解曼陀罗中毒:白茅根50克,甘蔗一斤。捣烂,榨汁,用一个椰子水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18、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白茅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哕止即停服。
19、反胃,食肉即吐。用白茅根、芦根各100克,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下。
20、肺热气喘。用生白茅根一把,口咬细,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饭后温服。三服病愈。此方名如神汤。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
【主治】热病烦躁口渴,吐血,鼻血,尿血,麻疹不透。配麦冬、地黄、苏子、枇杷叶、白芍、甘草、蒲黄、侧柏,治热病烦躁等证。
【常用量】10~20g。
【禁忌】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附注】
茅针花
茅针花 系白茅的干燥花穗。呈圆柱形,灰白色,质轻柔软如棉絮状。炒炭用有止血功能,适用于吐血、鼻血等证。[/gao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