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会员查询
  • 在线入住

7、淡竹叶  附:淡竹叶根

【别名】竹叶、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竹叶卷心

【产地】主产于浙江余姚、奉化、临海;安徽霍山、歙县。以浙江产量大,质佳。

【入药部位】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干燥茎叶

【采收加工】夏秋小暑花未开放时采收。割取地上茎叶,晒干,扎成小把即可。

【药材鉴别】]性状:全长约3060厘米。茎为浅绿色,圆柱形,有节,断面中空。叶抱茎而生,长披针形,底宽上尖,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味甘、淡。

【质量检查】以身干,色绿,叶大,不带根及花穗者为佳。

【性味】甘、淡,寒。

【归经】入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配伍】

名家配方

1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精两伤证 。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细数。竹叶6g,石膏50g,半夏9g,麦门冬20g,人参6g,甘草(炙)6g,粳米1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去六升,去渣,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竹叶清热除烦,兼以生津,为君药。

2竹叶汤(《外台秘要》)治眼赤。淡竹叶10g,黄连4枚,青钱20文,大枣(去皮核)20枚,栀子7枚,车前草10g。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洗眼,每日6~7遍。忌猪肉。方中淡竹叶配伍诸药有清热除烦,利尿之功。

常用配方

1淡竹叶治预防中暑:淡竹叶、大青叶、埔姜叶、金银花叶各10克,一枝香6克,水煎(或开水泡)当茶饮。

2治发热心烦口渴:淡竹叶10~15克,水煎服。

3治尿血:淡竹叶12克,鲜茅根30克,仙鹤草15克,水煎服。

4治尿路感染:淡竹叶12~15克,叮咚藤、凤尾草各30克,或灯心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治血淋、小便疼痛:淡竹叶、生藕节各3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6治膀胱炎:淡竹叶15克,灯心草10克,叮咚藤6克,水煎服。

7治肾炎:淡竹根及块根、淡竹叶、杜枝杜(芯)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8治口舌糜烂:鲜淡竹叶30克,车茶草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9治火热牙痛、牙龈溃烂:淡竹叶50克,生姜5克,食盐2克,生石膏30克,水煎,药液频频含咽。

10治热病口渴、心烦不安、口糜舌疮:淡竹叶、茅根、金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11治肺炎高热咳嗽:淡竹叶30克,麦冬15克,水煎,冲蜜服,日2~3次。

12治小儿发热、惊风:淡竹叶、灯心、麦冬各6克,乌豆15克,竹心20条,柿饼1块,水煎服。

13治小儿水痘:淡竹叶、蒲公英、金素英各9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

14预防麻疹:淡竹叶12克,夏枯草30克,钱葱(马蹄)40-60克,水煎当茶饮。

15、单味煎汤,代茶饮,预防喉痛。

 【主治】发热烦渴,心火上炎,小便黄赤。配麦冬、枣仁、远志、甘草、茯苓、珍珠母、淮小麦,治心脾烦热,虚烦不眠。“竹茅饮”有淡竹叶、白茅根组成,治血尿症。

【常用量】615g

【禁忌】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孕妇忌服、肾亏尿频者忌服。不宜久煎,入食以鲜品为佳,煮粥时宜稀薄,不宜稠厚。

【附注】1.苦竹叶 为同科灌木状植物枯竹的嫩枝叶。多卷曲成筒状,边缘一侧有细小的毛刺,应予区别。

淡竹叶根

2.淡竹叶根  系淡竹叶的块根。因其形如麦冬,故称“竹叶麦冬”。唯形体瘪瘦表面有明显沟纹,色萎,质硬性。又因其性能堕胎催生,故又称“碎骨子”。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慧雅古医图书网,是一个以古医书籍实物内容为基础的大 型综合型网站。
慧雅古医图书网 »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