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会员查询
  • 在线入住

 

第二节  衞气营血与三焦

 

衛气营血与三焦的名詞,源出于內經。張仲景运用內經六經学說,創立了伤寒六經証候分类法,迨(dai)温病逐漸自广义伤寒范疇(chou)中形成独立体系时,前人感到以六經分証,不能完全概括温病之証治,因在結合仲景六經分証的基础上,如清代叶天士倡衛气营血以辨認温热病的証治;繼之者,吳鞠通再确立三焦之說,使人对掌握温热病的症候演变和相应的疗法,更有所准則。总之,营衛气血和三焦的辨証法与六經辨証,不能截然割裂,而应看作是有密切联系的。茲將內經对衛气营血、三焦的意义与叶,吳在临床上运用的关系,分簡述如下:

  • (一)內經关于衛、气、营、血、三焦的記載

1.营衛 灵樞营衛生会篇:“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傳于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濁者为衛;营在脉中,衛在脉外。”
素問痹論篇:“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調于五臓,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豚也。故循脉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衛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慄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層之中,分肉之間,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2.气血 灵樞决气篇:“上焦开發,宣五谷味,薰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漑,是为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
3.三焦 樞营衛生会篇:“上焦出于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而行,还至陽明······而复大会于太陰矣。”“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豚,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貴于此。”“下焦者,別廻腸,注于膀胱而滲入焉。故水谷者,常並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內經关于营衛气血的理論,当然不是仅止于此,但从上列
引文中,我們可以理解,衛气营血都是从飲食营养中来,而它本身也是补充机体所需的一种物質的力量。衛是附于气的,营是附于血的;衛气意味着一种护衛和調节机体功能的作用,营血意味着一种营养和补充机体物質的作用,而四者有相互联系和协調的关系。从另一方面来說,四者具有淺深不同的含义。
看了上述引文,可以知道三焦在內經上除了屬于經絡循行路线外,还可理解为上中下三个部位内的臓器生理活动,也即类似呼吸、消化、排泄的代謝功能。难經所說的上焦主內而不出;中焦主腐熟水谷;下焦主出而不内。其意义与內經所說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衛、气、营、血、三焦在溫病学說中的运用

衛、气、营、血与三焦,在温病学說的領域里,跟伤寒六經一样,也是辨証論治的綱領。大致可分三方面,即:1.用以区分証候羣;2.用以区别病的深淺和阶段;3.作为立法处方的准則。

  1. 代表各个不同的証候羣衛、气、营、血所代表的証候羣:
  2. 衛分:發热,惡寒,無汗或少汗,头痛,体痛,苔白、脉浮等。

气分:發热,不惡寒,反恶热,或汗出,气粗,口渴,脉洪大,或潮热譫語,便秘,脉数实等。

营分:舌質紅絳而干,反不甚渴或神昏肢厥等。

血分:舌質深絳或紫晦,班疹透露或吐血、衄血、下血、瘛痰等。

說明:衛,即內經所說的衛气,亦即衛外的陽气底最表層。前賢有“营为血中之气”之說。是以衛当屬于气,营当屬于血。故邪在衛分、气分者,舌色如常,及至侵入营血之后,始轉絳紫。邪在衛分,發热必兼惡寒;进入气分,惡寒必消失,但發热或竟惡热。邪在衛分,多無汗,即有亦不暢。由于病变發生于人体最外層,所以說,病邪在表。暢汗后,病当就愈,不愈,則轉入气分而惡寒消失,故以惡寒为表邪之标帜。

邪傳营分,蒸騰营气,故口渴反不如在气分之甚(吳氏)。及至入血以后,“陽絡受伤,血从上溢則吐衄;陰絡受伤,血从下溢,則溺血、圊血。”

为着便于說明起見,故把衛、气、营、血独立分开来談。但临床所見並不如此單純,有邪热逗留于衛分、气分之間的;

有气、营兩燔的。尤其入血以后,营分症狀是多見象見。所以实际所遇到的多是混合类型。

三焦所包括的証候羣:

三焦,是指軀干上、中、下三部,及所屬内臟的性能而言。

上焦:主要包括手太陰肺,手厥陰心包絡兩部份的証候。

手太陰經的症狀:头痛,微恶嵐塞,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脉不紧、不緩而动数,或兩寸独大。

手厥陰經的症狀:舌色絳赤,夜寐不安,甚則神昏、證語、

舌蹇、肢厥··等。

說明:肺主气,屬衛,故邪在上焦手太陰肺經,所見之症

狀,与邪在衛分的症狀是一致的。

心臟虽在上焦,但据吳鞠通的意見,心为一身之主,不受邪侵,因外有心包絡为它的藩蔽。所以邪在上焦时,無手少陰心經的症狀。
心包絡为臣使之官,动靜仰承于心主,心藏神而主营,故邪入心包,則現营分症狀而神志瞀乱。
中焦:主要包括足陽明胃、足太陰脾兩部份的証候。
足陽明經的症狀:發热,不恶寒反惡热,日晡益甚,面目俱赤,語声重濁,呼吸气粗,大便秘,小便濇,苔黄,甚則焦黑起
足太陰經的症狀:身热不揚,午后較甚,体重痛且重,胸期不飢,泛噁,欲嘔,大便溏薄,苔滑腻,脉緩等。

說明:陽明主燥,太陰主湿。邪从燥化,則屬陽明;邪从湿

化,則屬太陰。故陽明之証,为津伤里結;太陰之証,为滯着纏線。

仲景謂陽明为胃家实。所謂胃家,乃包括整个消化系統而言。所謂陽明与太陰,也就是指病及消化系所表現的燥湿兩类不同的症狀而言。

下焦:主要包括足厥陰肝、足少陰腎兩部份的症狀。足厥陰經的症狀:厥热交替,热深厥深,心中憺憺,手足蠕动,甚則神倦,瘛痰,舌卷,囊縮。

足少陰經的症狀: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舌燥,甚則齿黑,唇裂,溲短赤澀,心中煩,不得臥等。

說明:肝主筋,故所見之証,以抽搐瘛痰为主。腎为水臟,邪入腎經,故見津枯水竭之象;心煩不得臥,即水枯不能上济心火所致。

2.代表溫病过程中輕、重、淺、深不同的程度和阶段衛、气、营、血代表着四个深淺不同的層次。

最淺的是衛分,其次是气分,再次是营分,血分最深。因此,外邪中人,最先出見的是衛分的症狀;如果内傳,就要由气入营、入血了。

叶天士說:“衛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故邪在衛分,即在气之淺層;邪在营分,亦無異是在血之淺層。故有衛、气、营、血之排列次序。
三焦除开代表病情的淺、深、輕、重之外,另一方面,还代表疾病發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大凡新感温病,多起自上焦,故上焦病輕而淺,再順次經过中焦,傳入下焦。一般的說,病入下焦也最为严重。
說明:中、下焦的病症,不一定要發病后經过相 当时 期由上

焦順次傳入,如暑風(見各論)一开始即見足厥陰肝的症狀,湿温(見各論)一开始即見足太陰脾的症狀等是。
3.作為立法处方的准則
   叶天士說:“在衛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轉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須涼血、散血。”
說明:發汗的代表方剂如銀翹散,清气的代表方剂如白虎湯,清营的代表方剂如清营湯,涼血的代表方剂如犀角地黄湯。
吳鞠通說:“治上焦如羽,非輕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說明:輕清宣透,开發其上,如桑菊飲;清热生津,沃潤中宮,如冬地三黄湯;滋塡潛鎮,固攝于下,如三甲复脉湯。
病邪由人体的某一部分,傳入其他部分,病人所呈現的証候,便要由某一类型轉变为另一类型。因此,衛、气、营、血与,三焦所代表的各种証候类型的轉变,也是等于伤寒六經的傳經。一般的說,新感温病多从上焦手太陰部分开始,由表入里,由上及下;伏邪温病則反是。
营、街、气、血四个証候类型轉变的层次(示意)
                                             衛      气          营          血
說明:→表示外邪內入
←表示伏邪外出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慧雅古医图书网,是一个以古医书籍实物内容为基础的大 型综合型网站。
慧雅古医图书网 » 温病纲要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