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丨幸福人生讲座: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第十三集)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第十三集)
诸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 我们昨天讲到的是:【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昨天也有提到, 人要避免很多坏的习性的养成, 昨天也提到赌的问题、 好色的问题, 还有古书当中说的四个习性不能长, 叫「骄、 奢、 淫、 逸」。 在这个「逸」 当中, 最重要的是要从小让孩子养成勤劳的态度, 做家事的习惯。 昨天也讲到做家事有哪些好处?第一个, 习劳知感恩, 懂得感恩; 第二个, 养成勤劳的态度, 做事能力也会一点一滴的积累。 所以, 做事能力绝对不是长大才学, 从小在家里就可以训练; 再来, 锻炼他的意志力; 最后, 他的人际关系会特别好。
我在教书的过程曾经教过自然科, 每一次上完课就有很多的器材要收拾。 有几位学生他都很自然的, 你都没有叫他, 他都留下来帮忙你整理, 帮忙你打扫。 诸位朋友, 您看到这样的学生, 你的内心怎么样? 心生欢喜。 对这样的学生, 我们一定会多加照顾, 所以孩子勤奋很容易得到长辈的提携跟关怀、 爱护。 在跟平辈相处, 假如他很勤奋, 对他的人缘也是有直接的影响。 比方说他到大学去念书, 假如刚好跟几位同学一起住在一个寝室, 他一进去看到别人在打扫客厅, 他马上就动手去跟他一起做, 留给同学是什么印象? 是懂得处处帮忙, 处处体谅别人辛劳的这一分态度。虽然还没有相处, 这个动作已经赢得同学对他非常好的印象,很容易就融入团体之中。
但是, 假如他在家里都不帮忙, 到了团体里面, 比方说在寝室当中, 别人在打扫, 他依然看着他的电视, 那其它同学对他的观感就不大好。 不帮忙还不打紧, 因为在家里不帮忙就不知道做事人的辛苦, 有时候拿了东西乱放, 忘东忘西的。 到时候很多的公物人家要用的时候找不到, 这个时候他在团体当中的信用跟印象就会愈来愈差, 人家的怨言慢慢积累, 到最后就会爆发出来。 我们在「谨」 这个部分有提到,「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这
些好的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孩子往后的团体生活; 不然不只帮不上人的忙, 还会给人家添乱子。所以, 勤劳的习惯、 劳动的习惯, 对他人际关系也是直接相关。
很多大学生被学校退学, 原因是什么? 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老师跟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住在一起跟他相处。 在深圳有位大学生被学校退学, 报纸刚好报他, 画了一张漫画, 戴了一个学士帽, 然后他的母亲在喂他吃饭, 内容里面写到「专业的高材生, 生活的低能儿」。
诸位朋友, 不要觉得很夸张, 他大学时候确实还是他妈妈喂他吃饭, 因为他跟他妈是死对头,假如没有他妈妈喂, 他不吃, 这么大了还这么样让父母操心。但是我们话说回来, 孩子为什么会是这种态度? 早知今日, 何必当初! 当初可能在两、三岁的时候, 喂一次饭要喂多久? 要全家跑全场; 喂一次饭要一两个小时, 喂下来腰都快断掉了。 所以无规则不成方圆, 教育孩子一定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绝对不能放纵孩子; 到他养成习惯, 长大了, 要扭转都扭转不回来。 所以这个孩子在学校里面, 比方说去找老师, 到老师家也不会看时间, 有时候正中午老师在睡觉, 也去按老师的电铃。 进去以后要跟老师借计算机, 吃东西他掉满地, 都不整理。 所以老师很怕他, 同学也很怕他。 我们希望孩子往后人生能够走得顺利, 就要养成这些好的习惯才行, 不然他这些坏习惯无形当中都是他人生很大的阻力。 我们知道哪些是好, 要尽力去养成, 哪些是不好, 要尽力去改过; 当然从我们做起, 进而当孩子的榜样。
这个『亲所好』, 我们也可以把它再延伸开来, 当作不只是父母, 我们的亲人所希望的,我们做得到也要尽力去做。 比方说妻子、 儿女一定希望我们能够多陪伴他, 有句话是说, 所有的成功都取代不了家庭的失败。 很多人说, 现在我工作那么忙, 哪有时间陪孩子? 他们都说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这个叫找借口。 人只要有心, 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 当然确确实实人情当中也是有很多情况会发生, 所以一定要学习一个能力, 叫拒绝的
能力。 不然你的时间统统会耗在应酬, 耗在很多对家庭、 对人生不大有相关的事情上。拒绝容不容易学? 诸位朋友, 你觉得拒绝容不容易? 不容易。 拒绝他人, 我们可以拿出两大法宝, 这两个法宝拿出来, 一般朋友就不会为难你。 第一个法宝就是父母。 比方说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 你实在是不想去, 一去又要熬到半夜一、 两点, 谈的都是什么? 「言不及义, 好行小慧」 的这些言语, 你实在不想去, 你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父母请出来。 就跟他说:我已经答应我妈妈要回去, 今天晚上陪她, 我已经一、 两个礼拜前就答应她了, 所以我得回去。 一般的朋友听到你要回去探望父母, 他会怎么样? 他当然应该不会勉强你。 说不定你这么一讲, 他也突然想到: 我也很久没有回去看我父母了。 反而你这个拒绝还唤醒了他的孝心,这是第一个法宝。
第二个法宝是妻儿。 当你不想去无谓的应酬, 你可以跟他说: 今天晚上我要跟我儿子讲两个德育故事, 都已经跟他约好了, 因为我现在一起跟他在做《弟子规》, 来当我们的家规。《弟子规》 说,「凡出言, 信为先」, 孩子还小, 我不会失信于他, 所以我必须回去。 当你把这两个王牌拿出来, 基本上, 朋友不会强你所难。 假如两张王牌拿出来还是没用, 还是硬要拉你去, 怎么办? 假如是这样的朋友, 我看人生应该有所取舍, 这样的朋友应该敬而远之。当我们有更多的时间, 就能够去『亲所好, 力为具』。 我们之前也有提到晨昏定省, 常常回家看父母, 父母会很欢喜。有些年轻人他也会利用礼拜六或礼拜天回家看父母, 怎么看?
带着一、 两个孩子, 一进门就坐在沙发上, 开始在那里看报纸。 两个夫妻都坐在沙发上, 孩子一进来就东跑西跑, 爷爷奶奶忙得不亦乐乎。 在厨房里面, 一大早出去买菜, 回来又赶快煮菜, 然后煮完以后端出来, 我们放下报纸: 吃饭了! 然后一起吃饭, 吃完饭也没有帮忙收拾碗筷, 帮忙洗碗, 吃完饭就说: 妈, 我要走了。 拍拍屁股, 把孩子带走了。 爷爷奶奶坐在沙发上喘了几口气, 累死了, 不如还是不要回来, 清净一点。 所以我们就要理解到, 我们回家探望父母一来是尽孝心, 二来也要多体恤父母。 我们跟父母先打好电话: 菜我们已经买好了。 回去的时候, 夫妻俩应该主动去做菜, 这样才能减少父母的负担, 我们这颗孝心才是真正有尽到。 我们看下一句: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身体不好了, 身体受伤了, 会让父母非常担心。 所以我们昨天也提到病从口入, 对于自己的饮食要非常地谨慎, 要吃得健康, 让父母不操心。 除了吃方面, 比方说在生活细节上也要多多关照身体, 春秋之际气温变化很大的时候, 要记得添加衣服。 我在教书的时候, 很多学生都已经寒流来袭了, 他都穿什么衣服? 穿一件短袖的, 在那里觉得他很不怕冷, 这个时候我都会跟他说: 把衣服穿上。 接着我跟他说: 假如你感冒了, 谁照顾你? 他想想: 爸爸妈
妈。 我说: 对! 假如你生病了, 是你自己照顾自己, 那我没话说; 但是你一生病都是拖累家人, 所以你应该有责任让自己不生病。 你看你一生病, 妈妈还要请假, 还骑着摩托车带你去看医生, 再把你送回家里。 而且不只是这样忙碌, 她在公司上班, 心里安不安? 不安稳。 所以时时要注意冷暖, 不要让身体着凉。 比方说我们在运动、 在爬山会有大量汗水, 所以在做运动的时候也要记得带毛巾, 带干衣服。 当我们在这些细节当中都能够关照身体, 那你的父母对你就会愈来愈放心。
很多年轻人(青少年), 他说: 我父母怎么管我这么多! 我会反问他: 父母为什么管你这么多? 当然是你很多的行为不能让父母放心。 假如你都能够真正好好照顾自己, 父母对你放心了, 你就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 假如你很多事都不会照顾自己, 父母反而不提醒你, 那不就父母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了! 你要体谅父母的用心, 进而要让自己更懂事, 这样才能真正你自由又让父母放心。 所以, 我们的生活也要规律, 不要常常熬夜, 熬夜一天要几天才补得
过来? 可能要好几天才补得过来。 我们时常关注饮食, 关注生活规律, 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有很好的调养。
有个孩子他感冒了, 在日记上写了一行字, 他说: 我感冒了, 我很难过, 不是因为我感冒难受, 而是因为感冒是不孝。 你看孩子他接受《弟子规》 的教诲, 他面对很多事的观照能力、 自我反省的能力就会与一般的孩子不同。《孝经》 在「开宗明义章」 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诲, 一个人的孝道一定是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落实, 所谓「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
我们接着看下一句,『德有伤, 贻亲羞』。 当我们的道德有损伤, 会让父母蒙羞, 会让家人蒙羞, 甚至于会让国家民族都蒙羞。 在汉朝末年, 有个臣子叫董卓, 后来董卓有了权势就拿着权势作乱, 后来很多人起而攻伐他。 董卓后来下场很不好, 他的家族都被处死, 他的母亲已经九十多岁了, 还到刑场被处死。 所以当我们当子女的, 假如我们的行为还造成父母这么大的痛苦, 那就真是没有把子女做好。 现在是没有这种「灭九族」 的刑罚了, 但是我们在事业当中假如出了差错, 比方说公司被倒了, 都有可能连累父母。 父母已经辛苦了大半辈子,到时候连他的退休金也都保不住; 甚至于还有可能到了年老的时候还要走法院, 那时候就很凄凉了。 所以我们为人子的人生要诚信、 要稳扎稳打, 不可好高骛远, 造成自己犯下了错误,也连累了自己的父母。
所以「德有伤, 贻亲羞」。那德无伤, 假如我们的道德能够不断的提升, 用我们的德行去造福社会、 造福国家, 就
能够做到《孝经》 说的「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这个就是「孝之终也」。「以显父母」, 是不是要父母去世以后才来显? 不是! 你当下能够很年轻的时候就能够好好奉献社会, 你的父母会引以为光荣, 那他的后半生内心会非常地安慰。 孟子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孟子说,「事孰为大? 事亲为大」, 事奉父母, 人生第一大事;「守孰为大? 守身为大」, 对自己的操持,「守身为大」, 也就是守住自己的身、 名节, 绝对不能做出违反道德、 违反法律的事情, 而让父母难堪。 当我们的行为不符合道德, 父母蒙羞, 家人也蒙羞, 甚至于连下一代也有可能蒙羞。 现在因为网络太发达, 人跟人之间的交流很频繁, 假如没有判断力, 又没有理智, 很有可能会犯下让自己一生遗憾的事情, 所以守身很重要。现在市面上讲很多「一夜情」, 这不只自己蒙羞, 可能连让子女都会抬不起头来, 所以我们自己要谨言慎行, 不可以自取其辱。 其实人为什么会犯下这样的过失? 在男士当中, 可能是太过纵欲了, 这都是因为从小没有志向, 人生只以享乐去挥霍自己。 所以让孩子有志向,他就不会被这些社会污染所影响。 女的为什么也会去犯下这样的过失? 很多是因为爱慕虚荣, 爱慕虚荣就很喜欢听好话, 很多存心不良的男士, 他用这些花言巧语, 就很有可能让这些女士踏出错误的一步。 所以我们自己也要反省, 不能犯这样的过失。 再来, 要让孩子从小不爱慕虚荣, 让孩子要有人生的志向, 人生充实, 人生道德有提升, 就不会犯下这些「一失足成千古恨」 的错误。 这是「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父母跟我们相处得很好, 我们也尽力奉养父母。 当然父母也有可能脾气有不好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也要能够包容、 能够宽恕, 因为每个人情绪都会有起伏。 人与人相处, 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 自己一定要做对」。 假如今天父母对我们在情绪上比较不好,我们也用不好的情绪对待父母, 其实父母错了, 我们也错了! 假如我们错了, 还有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错? 就没有了。 所以不管是父母也好, 或者你身旁所有的亲友也好, 纵使他们用不对的态度对你, 我们依然要用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 不然我们也是跟他一般见识, 根本没有资格去说别人错。 这是个理智的态度, 不管别人对不对, 我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对。 因为有这样的人生态度, 我们中国有很多的圣哲, 都能够在『亲憎我』 的状况之下, 他依然保持他那一分至诚的孝心。 也由于这颗至诚的孝心, 能够去扭转家庭的气氛, 进而家庭和乐。
在周朝的时候, 有个孝子叫闵子骞, 他的母亲比较早去世, 父亲娶了个后母。 后母比较对待他不好, 在冬天的时候做衣服, 因为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 用棉花帮两个弟弟做棉袄,但是却用芦花帮他做衣服。 做起来衣服确实很大, 蓬蓬的, 但是芦花不保暖。 刚好他的父亲叫他帮他驾车, 因为冷风飕飕吹过来, 所以闵子骞一边驾车一边发抖。 他父亲一看衣服都穿那么厚了还在发抖, 你这个行为很有可能会让你的后母的名节受到损害, 人家看了还以为后母在虐待小孩。 所以就很生气, 拿着鞭子就抽闵子骞, 结果鞭子一打, 衣服破了, 芦花飞出来。他父亲看了很生气, 这继母怎么可以虐待我的儿子? 气冲冲的一回家就要把他后母休了。在这个情急之下, 闵子骞马上就跪下去, 他就跟他父亲哀求, 他说父亲, 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 母去三子单」; 母亲在的时候, 只有我一个人寒冷, 母亲假如离去, 我跟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 闵子骞讲出这席话, 他的父亲听了很感动, 气也就消下来。 他的后母更觉得很惭愧, 一个这么小的孩子都能念念为她的孩子, 也为她着想, 而她这么大的人却跟一个孩子斤斤计较。 所以闵子骞的这一分心、 这个德行感化了他的后母, 从此家庭过得很和乐。
诸位朋友, 假如闵子骞没有用这种宽恕、 包容, 没有用至诚的孝心去对待他的后母, 这个家庭往后会怎么样? 会搞得家破人亡。 所以, 人面对事情, 绝不能够意气用事, 假如都是以怨报怨, 结果绝对不圆满。 我们要相信「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用一颗真诚, 用一颗孝心, 才能上演人生一出一出的好戏。
另外也有位孝子叫王祥, 历史上他有个很著名的故事, 叫「王祥剖冰」。 就是在很寒冷的天气当中, 他的后母叫他去抓鱼给她吃, 在冰天雪地当中有没有鱼可以抓? 没有! 假如王祥不去抓鱼会怎么样? 可能会挨打, 甚至后母不让他进门。 面对后母这样的对待, 他依然没有怨言, 还是到了冰天雪地独自流泪哭泣。 由于这分诚心, 天地都感动了, 地面就裂开来,跳出了两条鱼, 他拿了两条鱼回去奉养后母。 当然, 无礼的要求绝对不是只有这一件事。 在
很多事上还是百般刁难, 王祥并没有因为这样而退缩。 有一次外面要下雨了, 他的后母跟他说: 现在外面刮风下雨, 假如果树上的果子掉下来, 那我就要处罚你。 王祥就跑出去抱着这些果树在哭泣, 祈求它们不要掉下来。 这一分真心也是感动, 我们说植物、 矿物都会因为人心而有所感应, 确实果子也掉没有几颗。 所以很多情况都是由于王祥这一分孝心才能够化险为夷。所以诸位朋友, 要感动一个人、 感化一个人容不容易? 不容易! 要很有耐心才行。 王祥感动他后母不是小时候, 到他大了, 也娶老婆了, 他的后母不只虐待他, 连他的太太也一起虐待。 不过他的这一分德行已经感动了他的弟弟王览, 王览是他后母生的弟弟。 因为他的德行, 所以弟弟对他非常地尊敬, 每次后母在虐待王祥还有王祥的太太, 王览都会带着他的太太一起去帮忙他的兄长王祥。 后来王祥的德行愈来愈好, 名声也远播出来, 他的后母心生嫉妒, 很不高兴, 居然拿了毒的饮料(毒酒) 要给王祥吃。 结果因为他弟弟事先已经知道了,在那个情急之下, 他的弟弟把那杯酒夺过来, 当场要帮他哥哥喝下去。 诸位朋友, 他的弟弟已经是用什么来劝他的母亲? 用死来劝母亲。 所以当场他母亲就把那个酒打翻, 自己也觉得很惭愧, 她的儿子居然能以死来保他的兄长, 她又怎么能做人这么没有分寸? 这个动作也唤醒他母亲的良知。 所以两个兄弟的赤诚, 也把家庭转化过来。
朝中刚好有位大臣叫吕虔, 吕虔他手上有把宝剑, 他就送给王祥, 他说有这把宝剑的人可以庇荫后代子孙, 都会很有成就。 王祥拿到这把宝剑, 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不是占为己有,马上送给他的弟弟, 也祝福他的弟弟以后的子孙能够昌盛。 确实有这样的兄弟, 这么好的德行, 他的后代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化, 因为《易经》 说了,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所以,王祥、 王览的后代绵延了九代都是公卿, 都在朝中当了大官, 服务社会国家。 所以, 我们确确实实要用一颗真诚心, 去转化家庭里面的不圆满。 这个叫『亲憎我, 孝方贤』。 我们接下来看下一段经文, 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这里提到的就是父母有过失, 这个『亲』 我们也可以再把它意义延伸开来, 就是你所有的亲人、 朋友有过失, 我们都有责任去规劝, 叫『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其实这句经文非常精辟, 它不只告诉我们劝诫亲人是我们的本分, 连方法、 态度, 甚至于劝诫的时机都帮我们点出来。我们来看看, 规劝一个人应该注意到: 第一个是存心, 第二个要注意时机, 第三要注意态度跟方法, 第四还要注意很有耐性。 劝一个人也不容易, 很有修养。 您有没有劝亲友的时候, 当场劝, 他从此以后就改过, 有没有这样的朋友? 假如有, 你一定要介绍他给我认识,因为他可能是颜渊转世。 因为颜渊做到什么? 「不二过」。 现在还有这样子的人, 一定要叫他出来弘扬中国文化。 一般成年人因为很多行为都不是一天、 两天形成,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已经冻了那么久, 你那个火要慢慢烤才会把它融化掉。
所以, 一开始我们劝诫亲友, 要先观照到自己的存心, 一定是要一颗念念为对方好的心,而不是一种控制: 你就是要听我的, 不听我的就不行。 假如我们是这种控制的态度, 一种强势的态度, 可能会出现反效果。 所以我们有些经验, 劝别人劝到吵起来都有, 甚至于让对方恼羞成怒, 这样子我们就失去当初劝诫他真正的目的。 所以, 时时要记住这颗存心, 就是要希望他更好。 当这一分心很坚定的时候, 方法、 态度你自然而然会去修正自己。像我们在教书的时候, 很多小孩子很喜欢过来告状。 他过来告状, 我们就会问说: 你现在在讲这个同学哪里没做好, 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来告诉老师? 是幸灾乐祸? 还是真的想要让这个同学改过? 也让孩子看看自己的存心。 然后我们接着跟他说: 假如你真正希望这个同学改过, 那你自己去跟他讲, 不用老师来讲。 当然前提之下, 你要在班上建立一些很好的做人、做事态度。
比方说, 全班都学过《弟子规》, 《弟子规》 里面有一句话叫「闻誉恐, 闻过欣,直谅士, 渐相亲」, 一个人面对别人的称赞, 会觉得诚惶诚恐; 面对别人的规劝, 会觉得感谢你指出我的缺点。 当全班都有这样的态度, 这位同学过去规劝另外一个同学, 他们就能够互相成就、 感谢, 就看到另外一个同学会跟他鞠躬: 谢谢你, 指出我的缺点。 当孩子懂得去规劝别人, 当孩子也懂得接受别人的规劝, 这样的态度都会对他的人生有很大的助力。 所以,
劝别人第一个要先注意到存心问题。
第二个, 时机。 什么样的时机规劝人比较好? 俗话说,「扬善于公堂, 规过于私室」, 在称赞别人的优点, 称赞别人做的好事, 你可以在人群当中讲, 因为可以让其它的人「见人善,即思齐」; 你给他的肯定, 他也会更积极去努力。 但是规过, 规劝别人的过失应该要私底下,没有其它人的时候。 为什么? 为什么要没有其它人? 因为我们成人最重的是什么? 面子! 面子很贵, 对不对? 面子一斤要多少钱? 所以一个人道德、 学问要成就, 首先要把一个东西卖出去, 要把面子卖出去。 待会儿有人要卖的话, 我来买。 但是人情要能够体谅到, 要能顾虑别人的面子, 所以要「规过于私室」。 当你做出这样的动作, 对方也会觉得你很替他着想。
假如你是在公众讲出来, 可能当场就有可能发生冲突、 辩论, 所以规过于私室, 这就是抓对时机。《论语》 里面也有一句话提到,「可与言, 而不与之言」, 时机已经到了, 你可以劝诫他,但是你却没有劝他, 这样「失人」; 我们就失职了, 失了子女之职, 或者失了朋友之职。「不可与言, 而与之言」, 时机还没到, 你太急躁, 就跟他讲了, 这样是「失言」; 你可能就讲错话了, 你的善心可能就行了恶事, 就失言。
所以劝诫, 在我们整个五伦关系上都要有这样的本分, 父子要劝诫, 君臣也要劝诫。 因为你接受公司的这分职责, 就应该有责任把公司辅佐好, 当然也要把领导人辅佐好, 所以君臣关系也要劝诫。 再来夫妻, 那当然要, 要相夫教子。 再来, 兄弟也要互相劝诫, 还有朋友,这都是我们为人的本分。 所以要提高自己劝诫别人的智慧, 才能透过我们的言语对我们的亲友的人生有所助力。
《弟子规》 这句话提到了『谏不入, 悦复谏』, 这个「悦」 字是很有学问的。 就是当父母第一次没有接受, 要在什么时候再劝? 什么时候? 高兴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要察言观色,「悦复谏」。 态度跟方法? 「怡吾色, 柔吾声」, 这就是态度, 我们平心静气; 因为你动了气,就会让他也动气, 你不动气, 他就不容易动气。 所以我们要「怡吾色, 柔吾声」, 然后又要抓对时机劝诫。 再来「悦复谏」, 这个「复」 是什么意思? 对, 一二再, 再而三, 复就是要很有耐性才行。 这个耐性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从孝心, 从友爱的心, 从尽忠职守的心, 一定会持续去做得到。
所以我们假如今天劝别人没有效果, 我们要理解到问题不在对方, 而在自己。 当我们处处反省自己, 那我们劝诫别人的智慧就会愈来愈高, 自然而然别人就会感受到我们的真心诚意, 一定会把他转化过来。 所以, 我们抱持一个态度, 假如别人不听我们的劝告, 是因为我们「德未修」, 所以「感未至」, 感应还没到。 劝别人还有一个前置作业, 我们也要考虑到。
孔子在《论语》 里面有提到「君子信而后谏」, 君子劝别人有一个前提, 一定要先对方很信任他, 他才劝诫; 假如对方还不够信任他,「未信, 则以为谤己也」, 假如对方还没有信任我们, 我们就规劝他, 他还会以为我们是不是有意中伤他。 所以今天要规劝别人, 首先要赢得对方对我们很深的信任。 所以父亲、 领导者, 或者你的另外一半, 你的朋友、 兄弟对你有信任, 你劝诫才会有效果。
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 我们都很渴望亲人、 朋友对我们很信任, 信任是求来的吗? 信任绝对不是求来的! 我们很多时候都很羡慕, 你的人缘为什么这么好? 大家为什么都这么信任你? 我们只在结果当中打转, 没有从原因去思考。 好, 那我们下一节课再来了解, 为什么一个人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