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荨麻疹—-[一集增订本239页]
92.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风团”,中医称为“痦瘤”、“风疗”、“瘾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荨麻疹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有:蚊、虱、臭虫、毛虫等昆虫叮咬,冷、热、风、日光等的物理性刺激,花粉、苎麻等植物性刺激,食入鱼、虾、蟹等“发物”,注射血清、青霉素等药物,病灶感染或肠寄生虫感染产生的毒性物质刺激等等。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代谢障碍,神经精神创伤等也可引起荨麻疹。
荨麻疹的临床特点是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淡红色或瓷白色的风团,这种风团常突然出现,数小时后又迅即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荨麻疹可反复发作,慢性者可反复发作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搔痒难忍。
风团(风痹)可发生在全身皮肤上的任何部位,粘膜也可被累及。如风团发生在胃肠道粘膜上,则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如风团发生在喉头粘膜则可有气闷、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的危险。
祖国医学认为荨麻疹主要是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所致,或血中有热又感外风而发病。
急性荨麻疹的中药治疗以祛风、清热、祛湿为主:
方一:荆芥10克,防风10克,紫草30克,黄芪30克,苦参20克,地肤子20克,蒲公英20克。水煎服。
方二:麻黄10克,蝉蜕10克,连翘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白藓皮20克。水煎服。
以上两方可任选一方内服。
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导致血虚,血虚生风,形成恶性循环,治疗应加用养血滋阴的中药,即中医所说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方一:生地20克,首乌2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丹皮10克,玉竹10克,荆芥10克,大枣30克,人参叶30克,防风10克。水煎服。
方二:防风通圣丸(成药),每次服10克至15克,一天服3次,开水送服。(本方尤其适用于大便秘结的荨麻疹患者)。
方三:茵陈30克,苡仁30克,木瓜13克,防已12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防风10克,地龙10克,蛇蜕6克。水煎服(本方尤其适用于兼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荨麻疹患者)
荨麻疹的中药治疗主要采用内服法,如皮肤瘙痒难忍,也可选用紫背浮萍、葎草、苍耳草、荆芥、紫苏叶、百部等中草药(任选1~2种)各120克煎汤外洗。
也可用活蟾蜍3~4只,去其内脏,洗净后置砂罐内煮极烂,用布滤去渣,留汤外用。荨麻疹多的部位,可每日用此汤淋洗一次。荨麻疹少,用棉花蘸汤外搽,每日3~4次,治疗当日即能止痒,连用3~4日荨麻疹全部消失。
对荨麻疹的治疗,重要的一条是要寻找并去除致病原因及一切可疑的诱因。
临床上还有一种巨大荨麻疹(又叫血管神经性水肿),局部皮肤大片肿胀,直径可达数厘米,明显高出皮面。光滑发亮,颜色多为淡红色,触之坚实或具有弹性,常发生在嘴唇、眼睑,外阴和四肢等处。肿胀要持续数日才消退,无其他全身症状。对这种巨大荨麻疹,可用下列方剂治疗:
处方:黄芪30克,麻黄10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浮萍10克,防已12克,苡仁30克,丹皮10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