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下肢慢性渍疡—-[一集增订本222页]
86。下肢慢性溃疡
下肢慢性溃疡,多发生于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其特点是溃疡经久难敛,或虽经收口,每易因轻微损伤、感染而复发。
脊髓神经、周围神经疾患(包括损伤),特殊性感染(如结核、恶性肿瘤等),致下肢局部血液相对地供应不足,都可成为发生溃疡的因素。
下肢慢性溃疡,祖国医学又称“臁疮”,多因经久站立或负重,以致筋脉失畅,复因湿热下注,瘀血凝聚,经络阻滞,气血不通,肌肤失于濡养,溃破而成疮。
本病初起先痒后痛,焮红漫肿,继则破溃,滋水淋漓,渐成溃疡,日久不愈。边缘下陷,肉色灰白或暗红,渗液恶臭;溃疡周围皮肤呈黯红或紫黑,并因脓水浸淫而并发湿疹。严重者可伤筋损骨,形成化脓性骨髓炎。
本病的治疗,首先应积极防治各种原发疾病,如下肢静脉曲张、结核、恶性肿瘤,消除病因,改善全身情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一)内治法
1.初起焮红漫肿,渗液,治宜清热利湿为主。
处方:黄柏12克,牛膝12克,苍术12克,萆薢12克,苡仁30克,银花30克,紫草30克,黄芪3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水煎服。
2.溃疡日久不愈,气血不足,治宜通络补虚为主。
处方:黄芪30克,当归12克,桂枝10克,大枣3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赤芍12克,白术10克,丹参30克。水煎服。
(二)外治法
1.乌贼骨,放火上烤干,至淡黄色为止,研细末,撒于溃疡面,包以纱布,在治疗过程中,不可被水打湿,两日换药一次,直至痊愈。
2.绿豆60克,大黄30克,甘草15克,共研细末,用蜂蜜调敷患处。外用纱布包扎。
3.大活蚯蚓30~50条,凉水洗净,放入杯内,加水,任其吐出泥土,约三小时后,再用水洗净,放入干净杯内,撒白糖60克,加盖静置15小时,蚯蚓全部化成淡黄色粘性液体,过滤,消毒(蒸)后放冷,即可涂于创面,外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4.白糖适量,满撒于创面(厚厚的一层),外用纱布包扎,每两天一洗。
注:外治下肢慢性溃疡,上药后必须用纱布包扎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