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会员查询
  • 在线入住

15.酒渣鼻—-[一集增订本246页]

96。酒渣鼻

       酒渣鼻,俗称“红鼻子”,是一种慢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成年人的鼻部。发病常与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机能失调以及精神因素等有关。

酒渣鼻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期:1。红斑期:开始时鼻部表面油腻发亮,红斑时隐时现,以后红斑扩大,持久不退。2。毛细血管扩张期,在红斑的地方出现扩张的毛细血管,毛囊孔扩大,可经常出现针头大或黄豆大的红色丘疹或脓疱。3.肥大期:鼻部逐渐肥大变厚,呈肿瘤样改变,称为“鼻赘”。发展到第三期的少见。

酒渣鼻除了鼻子发红以外,一般无自觉症状。

祖国医学认为酒渣鼻多由肺胃积热上蒸,复遇风寒外束,血瘀凝结而成;或因长期嗜酒,酒气熏蒸而成。治宜凉血清热,活血祛瘀。

酒渣鼻的中药外治法:

方一:大枫子30克,木鳖子30克,核桃肉30克,蓖麻仁30克,樟脑15克,水银15克。将前四药去壳研烂,加入樟脑、水银研匀成糊状,用纱布裹药擦患部,每日擦三次,每次揉擦10~15分钟。

方二:大黄、硫黄各60克,研细末,用时取药粉适量,温水调涂患处。每晚用肥皂热水洗脸后将药涂在患处,并用手揉擦,擦至患处略有疼痛为止。长期应用效果较好。

方三:白果30克,捣烂,荞麦面60克烧存性,研细,二药和匀,用獾油(獾的肥肉熬油)调涂患处。每晚用热水洗净患处后涂药。

方四:绿豆250克,荷花瓣(晒干)30克,滑石10克,白芷10克,白附子10克,冰片10克,密陀僧1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患部洗净,白天用此药末揉擦,晚上则用温水将药调成糊状,厚厚地涂一层于患部。第二天早上则洗去。

方五:蛤粉15克,轻粉8克,青黛5克,黄柏5克,煅石膏15克,共研细末,加50毫升麻油调匀涂患处。涂药前先将患处洗净,平晚各涂药一次。如药过稠,临用时可加适量冷水。

酒渣鼎的中药内治法:

方一: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2克,大枣15克,老葱三根(切碎),生姜10克,加水煎成210毫升,分三次服,每次兑服麝香0.3克。

方二:黄芪30克,肉桂6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熟地12克,赤芍10克,党参30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半个月。或服成药十全大补丸,每次服20克,每日三次,连服一个月。

注意事项:

患者要注意纠正酒渣鼻的诱发因素:避免饮酒,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消化良好,保持大便通畅。有其他慢性疾病的,应积极加以治疗,去除慢性病灶。

慧雅古医图书网,是一个以古医书籍实物内容为基础的大 型综合型网站。
慧雅古医图书网 » 15.酒渣鼻—-[一集增订本2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