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毒蛇咬伤—-[一集增订本220页]
85。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在山区和农村较多见。
蛇毒是一种粘性蛋白质混合物。其主要有毒成份为神经毒、血循毒和二者均有的混合毒。
被毒蛇咬伤后,毒液侵入人体,随气血运行,扩散到全身,引起局部和全身毒性反应。反应轻重,常与人体抵抗力、毒蛇种类和毒力强弱等有关。
毒蛇的毒素主要分为“风毒”(即神经毒,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可引起神经麻痹及呼吸麻痹)与“火毒”(即血循毒,主要作用于血液及循环系统,可引起溶血、出血和中毒性休克)两种。中医认为风毒 首先侵犯肝经,出现头昏痛、复视。关节酸痛等证,影响到脾胃,可见呕吐、腹痛、吐沫流涎、瘫痪,最后侵犯心肺,可致昏迷、呼吸停止而死亡。火毒入血,可见发热、吐血、便血、鼻衄及皮下出血等症,火毒耗伤阴血,阴伤及阳,可致心阳虚脱而死亡。风火毒(混合毒)则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病理变化。
治宜清热解毒为主。
(一)内治法
1.被毒蛇咬伤后立即内服成药“蛇药片”,使毒气不随血走。或用五灵脂4。5克,雄黄1。5克研末调酒服。
2.辩证施治:
①风症(风毒为患):局部无明显红肿,无渗液,疼痛轻微,或有麻木感,全身症状轻者只见头晕、头痛、胸闷、呕吐,重者可见瞳孔散大,视力模糊,语言不清,呼吸困难等。治宜清热解毒、熄风定惊。
处方:半边莲、紫花地丁、野菊花各30克,蚤休15克,白芷、川贝(冲服)、龙胆草、甘草、僵蚕各10克,蝉衣、全蝎、娱蚣各6克,水煎服。
②火症(火毒为患):局部伤口疼痛,肿胀,起水泡,甚则呈紫黑色,全身症状有恶寒、发热、肌肉酸痛、皮肤或内脏出血、黄疸、贫血等。严重者可发生昏厥。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处方:半边莲、蚤休、白茅根、仙鹤草、生地各30克,丹皮、黄芩、赤芍、山栀各10克,水煎服。
③风火兼症(兼见风毒、火毒的症状):以上两种症状都有,治宜以上两法合用。
(二)外治法
立即将伤部上端扎紧,立即用肥皂水或银花煎水冲洗伤口,有毒牙立即除去,用成药“蛇药片”涂伤口,或用半边莲、野菊花、紫花地丁、蚤休等新鲜草药,捣烂外敷伤口。如伤口已闭,用三棱针消毒后刺入放血,并在上部向下挤压排出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