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会员查询
  • 在线入住

29.甲型肝炎—-[一集增订本15页]

7.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肝炎病毒可经消化道传播,健康人与病人接触,吃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例如吃了未煮透的水产品-被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等),都可引起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在临床上可以出现黄疸,也可以不出现黄疸。黄疸出现与否,一方面与感染病毒量大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体抵抗力强弱有关。黄疸型肝炎与无黄疸型肝炎是一种疾病的两种表现,只是感染程度和肝脏受损轻重不同。无黄疸型肝炎患者如果过度疲劳或合并其他感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也可出现黄疸,转变成黄疸型。

        甲型肝炎有些什么症状?

         主要症状为乏力、上腹饱闷、胀痛,不愿吃油腻食物,恶心,呕吐,并可兼有发热。急性黄疸型肝炎除了上述症状外,一周左右出现皮肤和巩膜发黄,皮肤瘙痒,小便呈茶红色。体格检查时,肝脏肿大(肝脏肿大是肝炎的重要体征之一,但并非所有的肝脏肿大都是肝炎),肝区有压痛及叩击痛。检查肝功能不正常。

           甲型肝炎多数能在三个月内恢复健康。如果在发病半年后病情仍不见明显好转的,称为迁延型肝炎,持续一年以上不见痊愈的,称为慢性肝炎(检查肝功能,麝浊和锌浊常增高),少数病人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少数的暴发型肝炎病人可在发病十天左右,病情突然恶化,黄疸显著加深,恶心呕吐加重,全身皮下和粘膜出血,腹水,浮肿,烦躁,嗜睡,最后陷入昏迷而死亡。

           甲型肝炎属于中医“黄疸”和“胁痛”范畴。一般认为多由湿热蕴蒸脾胃,肝气失于疏泄所致。或因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以致肝失条达,脾失健运,湿热毒邪,乘虚入侵肝胆,胆汁外溢,郁于血分而发黄疸;也有因脾阳不运,湿邪内阻而发黄疸的。无黄疸型肝炎,主要是由肝脾不和所引起。如肝气郁结而化热,脾失健运而停湿,以致湿热内蕴而发病;亦有因气郁伤肝,劳倦伤脾,气虚血少,或气滞血瘀而致的。中医把甲型肝炎分为“湿热交阻”、“热毒内陷”、“肝郁气滞”“肝脾不和”四种类型。

           1.湿热交阻:肌肤发黄,黄色鲜明,目黄,胸脘痞闷,腹胀,右胁或有胀痛,恶心甚至呕吐,不欲食,乏力,小便深黄,或有恶寒,发热,口苦苔腻,脉濡数(多属黄疸型肝炎)。

        处方:茵陈15克,黑山栀10克,大黄10克,茯苓15克,车前草30克,板蓝根30克。水煎服。

        2.热毒内陷;病势迅猛,黄疸迅速加深,高热,烦躁,

谵妄,神昏,或有痉厥,容易出血或身发斑疹,腹胀满或有腹水,舌红绛,苔黄燥,脉数(多属暴发型肝炎)。

处方:黄连10克,板蓝根30克,山栀12克,郁金10克,茅根30克,茵陈30克,大黄10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另用安宫牛黄丸一粒化服。

          3.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胸闷,嗳气,腹胀,或有低热,口苦,舌苔薄白,脉弦(多见于无黄疸型肝炎)。

        处方:柴胡15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青皮6克,陈皮10克,板蓝根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4.肝脾不和:胸膈痞闷,腹胀,食少,倦怠乏力,或便溏,苔厚或腻,脉濡(多见于急性肝炎恢复期)。

      处方:白术10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砂仁6克,木香10克,苡仁20克,茯苓20克,山楂20克,神曲10克。水煎服。

中医把迁延型肝炎或慢性肝炎分为“肝经湿热”、“气滞血瘀”、“肝阴不足”、“脾胃失调”四个类型:

           (一)肝经湿热:口苦,胁肋疼痛拒按,心烦易怒,食欲不振,喜呕,肝脏肿大,尿黄,苔黄,脉弦数。

处方: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木通6克,川楝子10克,麦芽30克。水煎服。

        (二)气滞血瘀:肝脾肿大,右胁刺痛不移,面色晦暗,腹胀满,干呕,食少,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患者颈部、面部、前臂、手背及胸上部或可见到蜘蛛痣(蜘蛛痣是由一支中央小动脉及许多向外辐射的细小血管所组成,外形象蜘蛛。大的蜘蛛痣用细棒压迫中心点可便整个痣消失),有的病人可有肝掌(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和指尖红如朱砂)。

处方:柴胡10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参30克,延胡索10克,台乌10克,归尾12克,香附12克,鳖甲3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水煎服。

       (三)肝阴不足:胁肋隐痛,头晕心烦,乏力,手脚心热,食欲不振,舌红无苔,脉细数。

         处方:北沙参10克,生地10克,当归12克,枸杞15克,川楝子10克,白芍15克,山药15克。水煎服。

          (四)脾胃失调:胁痛不甚,脘腹胀闷,纳少,稍吃油腻大便即溏,倦怠无力,舌苔薄白,脉缓。

            处方:木香10克,白术10克,砂仁6克,陈皮10克,山楂30克,茯苓10克。水煎服。

          有的慢性肝炎患者病情缠绵难愈,检查肝功能时麝浊和锌浊长期偏高,不能降至正常,患者思想负担很重。在这种情况下,可用下列方药:

         芦荟3~6克(研末吞服),赤芍30克,枸杞15克,黄精30克,丹参30克,黄芪3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一般服用此方10天左右,麝浊、锌浊可降至正常,患者思想负担大为减轻,有利于继续治疗。服用芦荟有轻泻的副反应,不需处理,如轻泻次数较多(一天6次以上),可减量为每日3克甚至1.5克,但仍应坚持服药,以便使麝浊、锌浊迅速降至正常。肝功能正常后,仍应继续服药(上方去芦荟),巩固疗效,其疗程不限。

慢性肝炎患者由于肝脏曾受损害,病情常有反复,不必忧虑,当肝功能复查发现麝浊、锌浊再次升高时,仍可服用芦荟。芦荟在国外被用作美容药,长期服用无副作用。

       肝炎患者除了服药治疗外,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1.应保持乐观情绪。因为情绪乐观可促使患者康复;反之,情绪紧张,忧郁不乐,疑虑重重,害怕肝炎医不好转成肝癌,坐卧不安,将会直接影响肝炎的治疗效果。

         对待肝炎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战略上藐视肝炎,肝炎不是不治之症,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战术上重视肝炎,要遵守医生的嘱咐,定时服药,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易于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勿过度疲劳。如能做到以上这些,肝炎的痊愈指日可待。

       2.应重视饮食调理。因为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解毒器官。人体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许多有毒物质,有毒物质产生后被肠管吸收入血,由于肝脏的解毒作用,而不造成对人体的毒害。肝脏内保存醣元可以增强解毒机能,所以肝炎患者应补充适量的糖类,以保护肝脏,减轻肝脏解毒的负担。

        甲型肝炎的急性期,消化不好,故饮食宜清淡,应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B、C,因为维生素B、C在蛋白质、糖、脂肪的代谢及生物氧化作用中起重要作用,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肝炎患者应常吃蘑菇。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能增进食欲,有益胃气。所含氨基酸、维生素甚多。临床报道,鲜蘑菇水煎浸膏片治疗肝炎,有效率达73%。

       下列食疗验方可选用(辅助治疗):

       ①湿热型:患者面目周身俱黄,胸闷腹胀,纳呆,恶心,口淡,身重,尿赤,便结。

        食疗方一:瘦猪肉100克,红枣10枚,茵陈60克,板蓝根30克。加水适量煎煮,放盐少许,去药渣,喝汤吃肉,每天一剂。

        食疗方二:猪肝100克,红枣20枚,田基黄30克,猪肝

切碎,用清水适量煎煮,放盐少许调味,去药渣,喝汤吃猪肝。

        ②肝肾亏损型:胁痛隐隐,低热,口干,舌燥,手足心热。

      食疗方一:荸荠100克,瘦猪肉100克,梨100克。荸荠、梨去皮,猪肉切片,加水同煮熟,放盐,吃肉吃梨吃荸荠,喝汤。

       食疗方二:西瓜汁、蕃茄汁适量,和匀,加白糖少许,随意饮用。

      3.应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如抗生素中的四环素、红霉素;磺胺类;抗痨药如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乙硫异烟胺、利福平等;镇静安眠药氯丙嗪、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眠灵、安定等;抗血吸虫药酒石酸锑钾等;治“甲亢”药甲基硫氧嘧啶、他巴唑等;口服避孕药甲地孕酮、炔诺酮、炔雌酮、甲基睾丸酮等;抗癌药6-巯基嘌呤、瘤可宁、光辉霉素、丝裂霉素、放线霉素D、环磷酰胺等;解热止痛药水杨酸类、扑热息痛、非那西汀、消炎痛、保泰松等;抗霉菌药灰黄霉素;中药斑蝥、红娘子、苍耳子、黄药子、乌头、附子等等均可引起肝脏损害(能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还不止以上这些),应禁用或慎用。

      4.应控制高糖、高脂肪膳食。肝炎患者要适当补充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但是,如糖(包括其他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补充过多,反而有害,甚至由肝炎转变成“脂肪肝”。

       5.患者应戒酒。因为酒可以造成对肝脏的损害。肝炎患者,肝细胞已受损伤,肝功能不正常,特别是乙醇代谢所需的各种酶活性减低,分泌减少,解毒功能大大下降,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肝功能恢复,甚至导致肝坏死。

       6.应常吃蜂乳和蜂蜜。因为蜂乳能促进损伤组织(包括肝细胞损害)的再生修复过程,有利于肝炎的治疗,缩短疗程,提高身体抵抗力。

       肝炎患者还应避免过度疲劳。静卧可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

肝炎患者忌性生活过度。因为性生活过程消耗能量较多,心搏、呼吸加快,肝脾收缩引起缺血、缺氧、肝糖元消耗。这对肝炎病人是十分不利的。

         肝炎患者忌喝酒又同时喝汽水。许多人认为喝点白酒又喝汽水,可以解酒,又可清热。实则适得其反。科学研究证明,白酒与汽水同饮后会很快使酒精在全身挥发,并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因此,肝炎患者既忌喝酒,更忌白酒与汽水同饮。

     甲型肝炎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传播较广,危害较大,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控制这种病的传播。

         ①早期发现病人,尽快隔离治疗。

         ②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粪便管理,搞好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病人食具、用具、排泄物及医疗用品(注射器等)的消毒处理。

         ③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肝炎流行区的居民可适当服用预防肝炎的中草药如大青叶、蒲公英、板蓝根等。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分甲型肝炎(传染性肝炎)和乙型肝炎(血清性肝炎)两种。甲、乙两型肝炎病毒都能经消化道传播(与病人接触,或吃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经输血、注射传播(如使用肝炎病人用过而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或输入含肝炎病毒的血浆或全血)而侵入人体,引起肝细胞发生弥漫性变性而致病。

甲、乙两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治疗、预防都相类似,不同的是,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经口传播,感染潜伏期较短(平均32天左右),而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血传播,也可经口传播,感染潜伏期较长(经血感染为65天左右,经口感染需98天左右)。鉴别有赖于血清“肝炎相关抗原”检查等。

甲型和乙型肝炎在临床表现上都可以有黄疸出现,但也可以不发生黄疸。黄疸出现与否,一方面与感染病毒量大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体抵抗力强弱有关。黄疸型肝炎与无黄疸型肝炎是一种疾病的两种表现,只是感染程度和肝脏受损轻重不同。无黄疸型肝炎患者如果过度疲劳或合并其他感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也可出现黄疸,转变成黄疸型。

病毒性肝炎有些什么症状?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主要症状为乏力、上腹饱闷、胀痛,不愿吃油腻食物,恶心,呕吐,并可兼有发热。急性黄疸型肝炎除了上述症状外,一周左右出现皮肤和巩膜发黄,皮肤瘙痒,小便呈茶红色。体格检查时,肝脏肿大(肝脏肿大是肝炎的重要体征之一,但并非所有的肝脏肿大都是肝炎),肝区有压痛及叩击痛。检查肝功能不正常。

急性病毒性肝炎多数能在三个月内恢复健康。如果在发病半年后病情仍不见明显好转的,称为迁延型肝炎,持续一年以上不见痊愈的,称为慢性肝炎,少数病人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少数的暴发型肝炎病人可在发病十天左右,病情突然恶化,黄疸显著加深,恶心呕吐加重,全身皮下和粘膜出血,腹水,浮肿,烦躁,嗜睡,最后陷入昏迷而死亡。

病毒性肝炎属于中医“黄疸”和“胁痛”范畴。一般认为多由湿热蕴蒸脾胃,肝气失于疏泄所致。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多因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以致肝失条达,脾失健运,湿热毒邪,乘虚入侵肝胆,胆汁外溢,郁于血分而发黄疸;也有因脾阳不运,湿邪内阻而发黄疸的。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主要是由肝脾不和所引起。如肝气郁结而化热,脾失健运而停湿,以致湿热内蕴而发病;亦有因气郁伤肝,劳倦伤脾,气虚血少,或气滞血瘀而致的。中医把急性肝炎分为“湿热交阻”、“热毒内陷”、“肝郁气滞”、“肝脾不和”四种类型。

1.湿热交阻:肌肤发黄,黄色鲜明,目黄,胸脘痞闷,腹胀,右胁或有胀痛,恶心甚至呕吐,不欲食,乏力,小便深黄,或有恶寒,发热,口苦苔腻,脉濡数。(多属黄疸型肝炎)

处方:茵陈15克,黑山栀10克,大黄10克,茯苓15克,车前草30克,板兰根30克。水煎服。

2.热毒内陷:病势迅猛,黄疸迅速加深,高热,烦躁,谵妄,神昏,或有痉厥,容易出血或身发斑疹,腹胀满或有腹水,舌红绛,苔黄燥,脉数(多属暴发型肝炎)。

处方:黄连10克,板兰根30克,山栀12克,郁金10克,茅根30克,茵陈30克,大黄10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另用安宫牛黄丸一粒化服。

3.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胸闷,嗳气,腹胀,或有低热,口苦,舌苔薄白,脉弦(多见于无黄疸型肝炎)。

处方:柴胡15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青皮6克,陈皮10克,板兰根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4.肝脾不和:胸膈痞闷,腹胀,食少,倦怠乏力,或便溏,苔厚或腻,脉濡(多见于急性肝炎恢复期)。

处方:白术10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砂仁6克,木香10克,苡仁20克,茯苓10克,山楂20克,神曲10克。水煎服。

中医把迁延型肝炎或慢性肝炎分为“肝经湿热”、“气滞血瘀”、“肝阴不足”、“脾胃失调”四个类型:

①肝经湿热:口苦,胁肋疼痛拒按,心烦易怒,食欲不振,喜呕,肝脏肿大,尿黄,苔黄,脉弦数。

处方: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木通6克,川楝子10克,麦芽30克。水煎服。

②气滞血瘀:肝脾肿大,右胁刺痛不移,面色晦暗,腹胀满,干呕,食少,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患者颈部、面部、前臂、手背及胸上部或可见到蜘蛛痣(蜘蛛痣是由一支中央小动脉及许多向外辐射的细小血管所组成,外形象蜘蛛。大的蜘蛛痣用细棒压迫中心点可使整个痣消失),有的病人可有肝掌(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和指尖红如朱砂)。

处方:柴胡10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参30克,延胡索10克,台乌10克,归尾12克,香附12克,鳖甲3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水煎服。

③肝阳不足:胁肋隐痛,头晕心烦,乏力,手脚心热,食欲不振,舌红无苔,脉细数。

处方:北沙参10克,生地10克,当归12克,枸杞15克,川楝子10克,白芍15克,山药15克。水煎服。

④脾胃失调:胁痛不甚,脘腹胀闷,纳少,稍吃油腻大便即溏,倦怠无力,舌苔薄白,脉缓。

处方:木香10克,白术10克,砂仁6克,陈皮10克,山楂30克,茯苓10克。水煎服。

肝炎病人的饮食调理: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解毒器官。人体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许多有毒物质,有毒物质产生后被肠管吸收入血,由于肝脏的解毒作用,而不造成对人体的毒害。肝脏内保存醣元可以增强解毒机能,所以肝炎病人应补充适量的糖类,以保护肝脏,减轻肝脏解毒的负担。但过多的吃糖又不相宜(会影响食欲,等等)。肝炎病人最好是吃半流质食物或清淡可口的饮食。当肝脏机能渐有恢复,食欲增加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多吃一些糖类、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油腻食物如消化得了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但是当体重迅速增加、症状和肝脏机能并无好转的时候,油腻食物和糖类等应尽量少吃。

此外,肝炎病人用药不宜过多,疗程不宜太长,以免增加肝脏解毒的负担。平时应避免使用巴比妥类、冬眠灵、吗啡类、磺胺类、灰黄霉素及酒精制剂等损害肝脏的药物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传播较广,危害较大,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控制这种病的传播。

①早期发现病人,尽快隔离治疗。

②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粪便管理,搞好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病人食具、具用、排泄物及医疗用品(注射器等)的消毒处理。

③加强体育锻练,增强抵抗力。

肝炎流行区的居民可适当服用预防肝炎的中草药如大青叶、蒲公英、板兰根等。

慧雅古医图书网,是一个以古医书籍实物内容为基础的大 型综合型网站。
慧雅古医图书网 » 29.甲型肝炎—-[一集增订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