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会员查询
  • 在线入住

43.小儿流涎—-[一集增订本202页]

76。小儿流涎

           流涎是唾液不自主地流出口外的一种症象,可因唾液分泌过多、吞咽障碍或闭口不全所引起,或因口腔炎症导致流涎。4~6个月的婴儿,多见生理性流涎,不必治疗。

小儿流涎,祖国医学称为“滞颐”(指口涎自流而留滞于颐项间)。多因脾胃积热和脾胃虚寒所致。脾之液为涎,脾胃积热,则廉泉不能制约,或脾胃虚寒不能收摄,均可发生流涎。

1.脾胃积热:流涎,唇红舌赤,或口舌生疮,烦躁不宁,叫闹啼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指纹紫滞。治宜清热泻脾。

处方:灯草6克,山栀3克,生石膏10克,生地6克,黄芩

3克,黄连3克,水煎服。

2.脾胃虚寒:流涎,面色苍白,四肢微冷,唇舌色淡,指纹淡红。隐而不显。治宜温中补脾。

处方:益智仁6克,木香3克,法半夏3克,陈皮6克,白术6克,干姜3克,党参10克,水煎服。

治疗小儿流涎的单方验方:

①内服利尿剂如车前草等,同时外用白矾60克化水洗脚。

②灯心3克,切细调入鸡蛋内,加盐少许,用猪油炒熟,空腹服。

③黄连1.5克,生石膏25克,豆腐适量,共煮开半小时,去药渣,吃汤吃豆腐,味苦可加白糖,适用于脾胃积热患者。

④天南星30克,用醋调,晚间敷足心涌泉穴,以布条缠扎,每次敷12小时,一般敷3~4次可愈,但对口腔炎症引起的小儿流涎无效。

⑤半夏25%,益智仁25%,陈皮20%,茯苓20%,甘草10%。共研细末,早晚各一次,每次服3~5克,加适量红糖拌和冲服。

⑥生白术10克,将药捣碎,加水和食糖适量,放锅上蒸汁,分次口服,每日一剂。

⑦吴茱萸10克,研极细末,醋调,贴敷脐中,每次敷12小时。

⑧肉桂10克,研细末。用醋调成糊饼状,每晚于小儿临睡前,将药料匀摊于两块纱布,分别贴敷于两侧涌泉穴,然后用胶布固定,次日晨取下,连敷3~5次。

慧雅古医图书网,是一个以古医书籍实物内容为基础的大 型综合型网站。
慧雅古医图书网 » 43.小儿流涎—-[一集增订本2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