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带状疱疹—-[一集增订本223页]
87.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由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疲乏、感冒、肿瘤、某些药物等均可是发病诱因。
带状疱疹多在春秋季节发生。
发病前患处多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或伴有轻度发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皮疹大多发生在身体一侧,多见于腰胁部。初起皮肤发红,出现群集的丘疹和水泡,周围伴有红晕,常沿神经分布呈“条带状”,自觉疼痛和灼热。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内容物初为透明,约三、五天后可呈浑浊。严重时可出现血疱(出血性带状疱疹)或坏死(坏死性带状疱疹)。常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发生在眼部的带状疱疹还可引起结膜炎、溃疡性角膜炎,甚至可引起眼球炎或脑膜炎。
带状疱疹的特点是局部显著疼痛,个别病人皮疹消退后疼痛仍顽固不退。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蛇丹”、“蛇串疮”。“蜘蛛疮”。患过本病,很少有复发的病例。
本病多由肝火或脾经湿热蕴结,循经外溢所致。但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减低时,也可诱发本病。
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理气止痛。
(一)内治法
1.板蓝根30克,煎汤代茶饮。
2.银花15克,紫花地丁20克,虎杖30克,板蓝根20克,黄精15克,侧柏叶15克,赤芍10克。水煎服。
(二)外治法
1.雄黄、吴萸、苡仁各等分,共研细末,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搽患处。
2.马齿苋或杠板归,洗净捣烂后外敷。
3.雄黄,用食醋调成糊状,外搽患处。
4.蚤休磨醋外搽患处。
预防:
1.注意体育锻练,增强抗病能力。
2.少吃刺激性食物。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剪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