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会员查询
  • 在线入住

5.毛囊炎?疖?痈—-[一集增订本206页]

79。毛囊炎·疖·痈

           毛囊炎、疖、痈都是皮肤化脓性感染。其病原菌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祖国医学认为是卫表不固,火(热)毒之邪乘虚侵入而发病。火毒之邪从皮肤侵入后,首先导致局部气血壅滞,经络阻塞不通,故而产生红肿热痛诸证。若火毒之邪与气血相搏,热盛则血肉腐化而成脓,脓肿切开或自溃,毒邪随脓液排出肿痛即逐渐消退而愈。火毒之邪轻微者,病变仅限于局部;如火毒较重,则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如因正气虚弱,毒邪炽盛,则可出现正虚邪实的症候,严重者可导致火毒扩散入营,内攻脏腑,而见败血症的症状。病情严重的,由于气血、津液的消耗,后期可出现虚象。

毛囊炎的病损较轻,只是在毛囊口及毛囊内发生感染。健康人一般不会发生毛囊炎,但是在天热多汗,皮肤不清洁、皮肤经常受到磨擦或刺激,或身体衰弱、抵抗力降低的时候,病原菌就有可能侵入毛囊引起感染。毛囊炎多发生于头面部、颈项、胸背部、臀部、門部等易受磨擦刺激的皮肤处,皮损初发于毛囊口,为红色丘疹,有灼痛感,周围有炎性红晕,以后丘疹顶端形成一个小脓头,大小如针尖或绿豆,数目或多或少,但不互相融合,几天后脓头破溃,排出少量脓液而渐愈,愈后不留疤痕。

毛囊炎属于中医的“疖肿”范畴,可用具有止痒、杀菌的野菊花或芙蓉叶30-60克煮汁内服并外洗,治疗是比较容易的。对于反复发作毛囊炎的病人,可服下列中药。

处方:银花12克,花粉10克,浙贝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炮甲珠10克,陈皮10克,防风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预防。注意皮肤卫生,避免搔抓。及时治疗搔抓性皮肤病或皮肤破损,预防毛囊炎的发生。

疖,是一种深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的炎症。体弱、贫血、慢性肾炎、糖尿病以及湿疹等疾病,可能与疖的发生、发展有关。

疖,好发于面、颈后发际部、背部、臀部,夏季多见。

疖,初起为高出皮肤面的圆形炎性小结节,可有痛感与压痛,发展成熟时出现脓头,破溃后流出脓血,愈后常留有疤痕。附近淋巴结常肿大和疼痛,严重者有发热等症状。

疖是外科的常见病,祖国医学称为热毒疖、发际疮等,常因感染外邪,内郁火毒炽盛而成。

疖的中药外治法:

疖初起时,可选用新鲜的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芙蓉叶、马齿苋、鸭跖草、野菊花等中草药1~2种,洗净,捣烂外敷,每日换药1~2次。

疖已化脓“成熟”,可切开排脓,但切忌挤压脓液(头面部更应注意),以免病菌随淋巴、血流扩散,引起蜂窝组织炎甚至败血症(“走黄”)。

疖的脓成期也可用疗疮膏外贴,以提拔脓栓。

脓溃后,外用三黄软膏敷贴,直至痊愈。

疖的中药内治法:可内服清热解毒方剂。

处方:银花10克,连翘12克,紫花地丁20克,蒲公英10克,半枝莲20克,当归12克,黄芪30克。水煎服。

成药穿心莲片、牛黄解毒片、六神丸也可选用(照说明服)。

现在谈一谈“痈”。

痈与毛囊炎,疖不同,痈是一种严重的皮肤深部化脓性炎症,其病损面积较大,肿胀明显,许多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都被感染。病菌侵入毛囊后,由毛囊底部沿着抵抗力较薄弱的脂肪柱向皮下组织蔓延,沿四周扩散,侵袭更多的毛囊,使许多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都发生化脓性炎症。痈多发生于颈部及背部。呈现大片酱红色炎症浸润区,高出于体表1~2厘米,质坚硬。痈的中央皮肤坏死形成脓栓,出现多个蜂房状的脓头,进一步发展,脓头溃烂,脓液排出,则炎症减退,疼痛消失,愈后留有疤痕。

痈,中医称为“有头疽”、“蜂窝蛆”、“莲蓬发”。痈好发于颈后发际部及背部。发于颈后部的俗称“脑疽”或“对口疔”、“偏对口”,发于背部的俗称“发背”或“背痈”,发于其他部位的均可统称为“毒疽”、“痈肿”或“有头疽”。

痈的发生多为外感火毒之邪,或素有湿热内蕴、脏腑蕴毒,或皮肤外损,毒邪乘隙为患,以致气血凝滞而成痈。

痈的中药外治法:

①初期可选用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野菊花、紫花地丁、芙蓉叶等清热解毒药1~2种,洗净,加少量食盐,捣烂外敷。

②脓成期宜适时切开排脓。

③溃后脓尽,宜祛腐生肌,撒布“生肌散”(成药),外贴“生肌玉红膏”(成药),直至痊愈。

痈的内治法:

宜服消肿散结、清热解毒、托毒透脓之剂。

处方:炮甲珠(炒穿山甲)10克,皂角刺10克,当归12克,银花12克(或银花藤30克),赤芍10克,浙贝10克,野菊花20克,紫花地丁30克,天葵子10克,黄芪30克,川芎10克。水煎服。

若出现痉厥,应加服“安宫牛黄丸”一粒(化服)或紫雪丹一克。

治疗毛囊炎、疖、痈的单方验方(通用):

1.六神丸20粒,七厘散一支(均为成药)调成糊状,涂患部,每日涂4~6次。

2.蛇皮1张,全蝎二个,蜂房一个,一同泡入适量食醋中,24小时后即可使用。用法:以棉花蘸药液涂患处。每日涂4~6次。

3.蜂蜜、生葱适量,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4.五倍子60克,用蜂蜜搅拌后炒黄,研细。鹅粪60克,阴干,用新瓦焙至冒烟,研细。将以上二药和匀,米醋调成糊状,摊油纸上约2~4毫米厚,敷于痈上,面积需大于病变范围,每日换药一次,待坏死组织脱净后,外敷生肌橡皮膏,以促进愈合。内服活血清热的中药。本方适用于痈切开引流后久不愈合者。(《中华医学杂杂》1979.2。)。

5.松香10克,研细末,加入酒精或白酒调成糊状,隔水加温,溶解后敷患处,以全部覆盖为度,上面再盖以蜡纸,胶布固定。为加强药效,可滴酒精数滴,保持松香湿润。

6。紫花地丁30克,活蝮蛇1~2条,杀死,去骨及内脏,同泡入白酒200毫升中,密封,放阴凉处,三个月后即可应用。放置时间愈长愈好。用法:涂患处,一日涂4~8次,应保持湿润,勿使干。

如破溃流脓者,涂药后一分钟内可有灼痛,继之麻木,进而止痛,无不良反应。本方也适用于牙髓炎。

7.陈小麦(新小麦亦可)2斤,加水泡三天(冬季泡七天),捣烂,过滤,沉淀物晒干(小麦浆),小火炒,炒时会翻泡,要不断搅动,待炒至焦黄成块状时,取出,隔纸放地上,冷却,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干粉加醋调成糊状,外敷患处。现调现用。敷药范围须大于病灶。将出头者,留一小孔,以便排脓。

8。苍耳虫(寄生在苍耳茎中的小虫,立秋前后采集)浸泡于麻油中备用(浸泡时间久,疗效高)。用时,取油泡的苍耳虫1~3条,外敷患处,并在患处周围涂搽苍耳虫油(浸泡液)。有脓头者,中间应留孔,以便排脓。

本方治疗疗疮疗效显著。

慧雅古医图书网,是一个以古医书籍实物内容为基础的大 型综合型网站。
慧雅古医图书网 » 5.毛囊炎?疖?痈—-[一集增订本2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