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会员查询
  • 在线入住

52.胎位不正—-[一集增订本167页]

 

60。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常为引起难产的另一重要因素。胎位不正是指胎儿于三十周后在子宫体内位置不正而言。常见于经产妇或腹壁松弛的妇女。患者多无自觉症状,经产前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如臀位、横位、斜位等)。

祖国医学认为胎位不正系孕妇气虚下陷所致,治宜补气益血,调气活血。

方一:党参30克,黄芪30克,升麻6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艾叶10克,菟丝子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三剂,五日后复查胎位。

方二:当归10克,白术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泽泻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三剂,一周后复查胎位,若未转正,再服6~9剂。

方三:艾灸至阴(主穴)、窍阴(配穴),一日二次,每次灸30分钟,灸时患者的裤带要放松。胎位转正后,如腹壁松弛,可用布包扎。

胎位不正的原因很多,当详细检查,若因子宫畸形、骨盆狭窄、肿瘤或胎儿本身因素引起的,应作其他方法处理。

慧雅古医图书网,是一个以古医书籍实物内容为基础的大 型综合型网站。
慧雅古医图书网 » 52.胎位不正—-[一集增订本1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