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破伤风—-[一集增订本211页]
81。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而发生的一种常见病,病程短,症状严重。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存在于铁锈、土壤、粪土以及污物中,生存时间很长。凡是外伤,特别是深的伤口被铁锈、泥土和碎屑污染时,很容易得破伤风。
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最短的十多个小时,最长的可达两年半之久。由于破伤风杆菌在体内大量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侵袭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开始,病人畏寒、嗜睡、大汗、喉痛、咀嚼困难、颈项较强硬,经1~2天后,症状明显加剧,不能张口,口角向外向上牵引,双眉举起,病人呈苦笑表情,接着发生嚼肌抽搐,牙关紧闭,吞咽食物已感困难,颈、背部肌肉抽搐,出现角弓反张,最后,病人全身肌肉抽搐(痉挛),若遇声、光的刺激,抽搐更加频繁,如不及时抢救,病人可能于一周内因心力衰竭、窒息而死亡。
破伤风患者神志始终清醒。若有高热,常提示有毒血症、肺炎等并发症。
中医认为破伤风是由于皮肤破伤之后,“风毒”入侵,流窜经络引起(新生儿断脐时感染的破伤风,则称为“脐风”)。
中医治疗破伤风的原则是祛风解痉,镇惊定搐。
方一:蜈蚣2条,钩藤10克,硃砂1克,全蝎6克,蝉衣20克,地龙10克,僵蚕10克(有条件者加麝 香1克),共研细粉(一日量),分2~3次服。小儿酌减。
控制抽搐是治疗破伤风的关键,可随证加用镇静的中西药物。若病情严重,抽搐不止,可重用蝉衣治疗(见处方二)。
方二:蝉衣60克,钩藤30克,制南星10克,地龙12克,桂枝10克,全蝎6克,僵蚕15克,蜈蚣2条。水煎服。
据报道,一新生儿破伤风患者,经中西药物治疗,抽搐未能控制,时而窒息,乃重用蝉衣30克,全蝎3个,加水浓煎,从患儿口内徐徐注入,注药后抽搐减少,未再窒息。原方又进,每日一剂,24小时内服完,症状消失,吮乳自如而停药,疗程4天,共服蝉蜕120克,服后无不良反应。随访七年未复发。
在临床上,除中药治疗外,加用针灸疗法治疗破伤风,常能提高疗效。
针灸穴位:合谷、颊车、下关、太冲、委中、曲池、腰俞、长强、大椎、风府。
注:中医治疗破伤风的传统方剂玉真散,其解痉作用不及上述处方。
破伤风发病急剧,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因此,预防显得非常重要,对较大较深的伤口,或有泥土、铁锈污染的伤口,均应进行彻底清创,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3000国际单位。